陈青兕却道:“平定不了百济,眼前的难题都解决不了。谈什么百年?总之,本督话就放在这里……本督可以照着两国的战略而动,但前提就得不伤及本督自身。如果伤及自身,那对不住,本督可不会照着台本来走。”
金庾信暗道了一声“果然。”
他从陈青兕的话语中听到了另外一个意思。
唐朝、新罗联手对付高句丽,这是利好两国的战略。
但利好两国不等于利好他陈青兕。
陈青兕出身寒微,走到这一步,内中自有一番滋味,决不如表面上的光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没有一定的雄心壮志,他爬不了那么快,
陈青兕的大局是百济,只有解决了百济叛军,对他才是最大利好。
如果解决不了百济叛军,他陈青兕就可能如房仁裕一样给替换出去。
人生有几次这种独当一面,军政大权聚于一手的机会?
所以……
为了自己,他真干得出来,将新罗拉入战争泥潭。
金庾信脸上阴晴不定,其实他们早就做好与唐军为敌的准备了。
毕竟海东这块肥肉,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意让给大唐的。
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开始藏拙,将真实的力量隐藏起来,待摊牌之日,誓死一搏。
可是近两年流年不利,唐军一方面为西域、吐蕃、铁勒吸引了太多目光,一方面也似乎看破了他们藏拙的念头,支援大不如前,面对高句丽、百济的夹击,他们不得不将自己藏着的那股力量拿出来,维持三方平衡,不胜不败。
两年的消耗,新罗此刻确实没有与唐为敌的国本。
金庾信并没有示弱,只是道:“时间会证明我新罗对上国的虔诚之心,大都督也无须说此伤害两国感情之言。我新罗决不让高句丽、倭国有任何机会,将军事物资从我新罗疆域通过。”
陈青兕认可了金庾信的说词:“如此就再好没有了!”
陈青兕并没有跟金庾信开玩笑。
联合新罗攻灭高句丽,确实是两国长远大计。
但自唐朝攻灭百济以后,彼此的关系就开始变质了。
就如三国里的吴国、蜀国一样。
孙权真的善心大发,将半个南郡借给刘备?
瞎扯淡!
孙权真不让半个南郡,就意味着孙家北面疆域全面与曹操接壤,他的防守压力将包含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江陵到建业。就那个时候的吴国,哪敢自己独自抵御曹操的压力,让刘备舒服的在后面发展?
让半个南郡这是必然的,孙刘分摊曹操的军事压力联盟才算达成,刘备的疆域都不跟曹操接壤,刘备有什么义务分摊曹操的军事压力?
但随着刘备拿下蜀地,情况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