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至强,不光要在仪式上实现晋升,还在在身体属性与各项能力上全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格称自己为真正的至强者,否则的话就只能以伪至强自称。
而当第三纪元到来后,因为当时的星界整体实力整处于一个疲软期,大量巅峰强者与至强者因前两个纪元的动荡陨落,虚空因深渊影响变得难以通行。
而曾经被称作伪至强们的至强也因为信息交流的落差以及上面一层强者的陨落,在一些偏远的地带重新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而导致星界内部对至强者的标准与认知也渐渐滑坡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准,甚至到了弱小的至强可能连一些足够强大的深渊生物都无法战胜的地步。
当然,这个现象在第一次深渊大侵袭到来后就已经结束了,如今人们对于至强者的标准与要求相较于第三纪元初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说是三个纪元以来最高也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在史书上对白夜时代中期会以至强人数突破了两千人作为鼎盛的象征之一的缘故,因为那个时代里的新晋至强,其含金量是真的比第三纪元初期的顶尖至强还要高的。
用更直观的描述就是,在第三纪元初期的时候,星界中对新晋至强的理解是会被强大的绝强级深渊生物撵着跑的话,那么白夜时代中期对新晋至强的要求最低也得是能在绝强级深渊生物的大军里杀个七进七出才行。
这也是为何04296以绝强之躯击杀一名新晋至强级的代行者会引起如此多的人关注的缘故,哪怕这是占据了大量巧合且本人都无法二次复刻的战绩,但在这个时代能办到这种事,那就是足以令无数至强者们为之侧目的壮举。
至于「半步巅峰」这个称谓,则是在白夜时代末期才诞生的一个概念。
在白夜时代以前,因为星界本个大纪元才渡过了三个纪元的缘故,至强巅峰的席位其实是有不少空缺的。
因此那时的至强巅峰属于只要达到了最低标准就有机会登上的一个境界,其内的强弱差距也是大到离谱,弱小的巅峰在真正强大的巅峰面前甚至不是一合之敌,属于空有「巅峰」之名,而无「巅峰」之实。
可随着白夜时代的到来,受深渊侵袭带来的影响,当时的巅峰强者数量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各种层出不穷的天骄与豁出性命的老牌至强们仅用了短短千年不到,便将过去了数十万年都没占满的巅峰席位给尽数坐满。
然后……
——第一名被挤下巅峰之位的至强者诞生了。
不是被人击杀后空出,也不是遭受重创后跌落,而是生生被人从巅峰的宝座上挤了下去。
直到那时星界的一众强者才发现,巅峰的席位…并不是只要坐上去就能一劳永逸的。
当所有的席位都被占据满后,如果再诞生想要突破巅峰的超顶尖至强的话,那么对方并不会直接因为席位已满而无法突破,而是会从本源层面上踏上一条名为「巅峰之路」的道路,在那里见到一位位巅峰强者们在晋升巅峰时留在宝座上的「本源印记」。
那些「本源印记」,是巅峰强者们在突破巅峰的那一瞬留在上面的,换句话说,里面记载的,并不是那些巅峰强者们晋升巅峰后的状态,而是其在超顶尖至强时期的鼎盛状态。
而这,也意味着一件事——
如果能战胜这些在座的巅峰强者们在超顶尖至强时期最鼎盛的状态,便能将其「本源印记」自巅峰的宝座上挤下,替换为自身的「本源印记」!
于是,迭代开始了。
一位位卡着巅峰席位最低标准才坐上那名为巅峰宝座的‘弱小’巅峰被挤下,一位位更加强大、更有潜力的超顶尖至强们顶替而上,至强巅峰的标准开始改变,曾经的弱小巅峰不是强大巅峰一合之敌的映像开始消失,巅峰强者们之间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小,直到……
——那名为‘无法跨越的山巅’的诞生!
起初是一次无人在意的尝试。
起因是一个没人当做一回事的意外。
当那位被称为“最后的银月”的新起之秀在虚空之树公证的「本源之战」中倒在当时最强大的巅峰强者留下的「本源烙印」下时,没人在意对方这次的失败,反而有人嗤笑其自不量力,放着更弱小的「本源烙印」不去挑战,反而执意去挑战当时最为强大的那枚「本源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