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毕竟是卡梅隆的电影,他可创造了太多奇迹。”有拥护者回道。
“呵,但他不会每次都那么幸运。”
有人轻蔑一笑——有些尊重电影传统的影评人(故事为王)一直都不喜欢卡梅隆,认为这样的导演成绩再出众,跟迈克尔-贝之流没什么区别,不多都是技术加工者罢了,甚至喜欢莱曼的一部分影评人也说他越来越不务正业——指过多的拍摄特效商业电影。
“哈,你说了可不算,观众的口味才是最重要的。”
“一味的迎合观众,又能有什么进步。”
等待中无聊的争执......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观众们却是用行动证明了卡梅隆敢喊出“世界之王”的底气——很显然,不止是美国地区已经冰冷的影市热腾了起来,美国观众也不是唯一被《阿凡达》即将公映的消息搅乱了心情的人。
“真田君,明天我能请你看电影吗?”
通过电话,怀春的女孩向自己喜欢的男孩发出了邀请。
“哦?原子你很少去看电影吧。”
“嗯呐。”女孩羞涩了一下,但还是鼓起勇气道:“是《阿凡达》啦。我记得真田君你很喜欢看卡梅隆的电影呢。”女孩看向房间内的电视,这上头正放着日本代理商提前预热的影片信息,“我,我想和真田君一起看一次电影啦。”
日本的电影市场一向较为封闭,引进片延缓个一年半载的实属平常,但这一次,在哥伦比亚的大力公关和资源投放下,《阿凡达》的放映倒是没被拖着。
“快点准备了,iamx的票可不好买。”
在韩国,组织观影的人同样不少。
甚至因为国内民众基于美方的爱恨情仇形成的复杂感官,对一些好莱坞大片的抵抗力根本不强,何况是曾经横扫韩国影坛的卡梅隆的新作,受众庞大的情况下,热情的影迷也是很多。
这也是国际大导那可观的号召力最直白的表现,影响力不以一个地区衡量。
所以,这也是某些导演的成绩短时间内好像不错,但为什么地位跟不上的原因就在于此——单一的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其他地区的影迷哪知道你呢。
“妈妈,看,莱曼——”
而在法国,《阿凡达》的宣传主打当然是莱曼-拉斯特这位投资人。
这并不奇怪,对于资本家而言,当然什么有利宣扬什么,据统计,法国民众推崇导演民意度第一的便是莱曼,无论是至今高挂榜首的《无法触碰》,还是作为他们本地最出色的商业大导,有声望加成。
其结果就是打着莱曼的招牌,便能轻易挑动民众的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