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高档商务楼区之中内的万影美国办事所内,一位前环球发行部高管,本土白人,一脸无奈的放下手机,“很不巧,他不在萤火虫总部,约不到他。”
匆忙赶来美国的万D院线总经理闻言,只好道:“那没办法了,路易斯,明天我们只能去一趟华盛顿。”
“呃……我能理解,这是要紧事。”
经理苦笑,“等见面后,还不知道对方好不好说话,我们可千万要注意些。”
“放心。”
“对了,这边的《超体》情况怎么样?”
“已经过亿了,但票房获取的速度减缓了很多。”
“你们看过《超体》吗?”
经理随意问着,想了解一下这片在这些发行人员的看法。
“看了,叙事节奏很紧密,感觉还行。”
“差不多吧,约翰逊-斯嘉丽演绎得形象很适合她现在的路线。”
“我这里有《超体》的问卷调查报告,要看吗?”路易斯提醒,“这片的受众还挺分化的,能有这么好看的成绩,跟他们的投入不高也有关。我觉得,萤火虫在这个项目里一如既往展现了对市场前期评估的敏感性。”
“是吗,拿来我看看。”
“呃,请稍等。”
一会,经理翻开后也明白所说的对市场敏感是什么意思。
“17岁,男,评分A+。”
“16岁,男,评分A。”
“20岁,男,评分B+。”
“32岁,男,评分B。”
只从前面这些问卷的年龄分布就能看出来越成熟的越能理智的评价,而非情绪用事。
而到了后面更全面的观影受众分布——
“20岁,女,评分C,拍得什么玩意,镜头刻意用软色情作为卖点,还一直给近景,恶心。”
“36岁,男,评分B,80多分钟感觉一下就过去了,但看过之后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只能说,适合打发时间,不无聊,但没什么值得回味重复观影的必要。”
“27岁,男,评分B+,陪朋友来看的,感觉还行,配乐也舒服,如果影片少出现一些暴力镜头,多展现那种超能力,感觉会更有意思。”
“17岁,女,评分D,烂片一部。男友全程说些对斯嘉丽的好话,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