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之前一直纠结的,亚历山大为什么没有事先写封信为自已辩解的问题,也仿佛在这篇演讲稿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但也许,对托勒密影响最大的,还是亚历山大提到的关于锡巴利亚人的那番话。
“锡巴利亚人真的希望我去那里吗?那里的人见到我都这么兴奋吗?”
托勒密瞪大了眼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唇也因激动而微微翘起。身为“国王”,他似乎从未感受过如此被人尊崇的滋味,这种感觉让他仿佛置身云端。
“噗,我想就连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人也不知道你的名字……别想那些普通农民了!”
亚历山大在心里暗自想着,回想起这件事,不禁半信半疑地翻了个白眼。他对自已提出的这种毫无意义的要求感到震惊,甚至连他自已都不太相信,这样的虚张声势竟然能起到作用。
在亚历山大看来,并非所有阿哈德尼亚人都知晓托勒密的名字。实际上,就连那些居住在国王所在省份阿哈德尼亚的人,也未必都清楚这位国王的名号。
他们当然知道国家有一位国王,仅此而已,对于国王本人的具体情况,大多知之甚少。
事实上,大多数贵族的情况亦是如此,亚历山大自已便是很好的例子。
就像他觉得提比亚斯人,甚至那些居住在西斯兰丘陵周围的孤立小部落,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名声实际上仅仅局限在赞赞一带,或许最多也就是在塞萨利有些影响力——那是一座目前由费利西亚夫人和她丈夫管理的要塞城市。
这就是生活在信息流通受到严重限制的社会的无奈现实。在这个时代,消息的传播极为缓慢,很多偏远地区的人们,很难了解到远方的人和事。
然而,托勒密却轻易地相信了,一个遥远岛屿上的人们会特意关注并记住他这个“无用的事实”。
亚历山大实在无法判断,这个人究竟是天真到容易受骗,还是纯粹的自恋,才会如此轻易地相信这番说辞。
不过,尽管亚历山大对托勒密的反应感到难以置信,但他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托勒密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
在童年时期,体弱多病的托勒密王子一直被众人忽视,他的存在仿佛透明一般,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关注和认可。
那时的他,内心深处无比渴望着能被他人重视,渴望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认可。
而当他好不容易成为国王之后,却又发现自已被帕夏法扎和亚历山大这两个在权力和影响力上如同巨人般的人物压制着。
至于宫廷里的其他成员,相比之下都显得微不足道,更别提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了。
他的内心深处很清楚,自已并不像一个真正拥有绝对权力的国王那般强大。与他的哥哥相比,他缺少那份威严;与他的父亲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尤其是在他父亲统治时期,整个朝廷噤若寒蝉,甚至不敢发出哪怕一丝声响。就拿他父亲毫不留情地杀死自已的儿媳和法扎帕夏的长女这件事来说,足以看出他父亲的权威和冷酷。
托勒密当然也梦想着能够重建那样的权威等级,让众人对他敬畏有加。
所以,当他突然听说还有一群远在岛屿上的人爱戴他、尊敬他,仿佛将他视为伟大的君主时,这种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霖,着实让他心旷神怡,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