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法国的军情局、警务部与宪兵部,这些情报与反间谍机构特别厉害,做事也更专业,在情报战里老是占上风,处于业余水平的英国情报部门根本招架不住。
另一方面,英国情报部门内部也是问题一大堆。英国人收集的情报常常不全面,还不准确,很容易被党派政治观念影响。更关键的,还有不同党派的情报人员,带着自己的立场和偏见去收集情报,导致情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大打折扣。
在驻外使领馆里,除了少数几个真正认真负责的驻外大使和情报武官,大部分负责人都有严重的官僚作风。他们就爱坐在舒服的办公室里,听些小道消息,看些表面现象就判断局势,也不实实在在地到当地去,和各方势力打交道,收集可靠的情报,好好分析、客观判断。就因为这种不踏实的工作方式,好多重要情报都被忽略了,好多潜在的危机也没被及时发现。
格伦维尔勋爵管的帝国外交部,在这场情报危机里,表现得最差劲。工作作风懒散,办事效率低得让人受不了。驻外使领馆送来的情报,居然能在仓库里堆三到五年都没人去拆开看看、传阅一下。
那些重要的情报,就被扔在黑漆漆的角落里,一点用都发挥不了。前年的时候,小皮特实在忍不了了,派人对外交部来了个全面检查。这一查,让人惊掉了下巴。检查人员居然发现有好几份情报被压了20年都没打开过,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仓库里,见证着外交部的不负责和没能力。
这个发现就像一根导火索,一下子把小皮特的怒火全点着了。他马上把自己表弟,也就是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叫到首相官邸的书房,狠狠训了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里,小皮特一点没客气,把外交部的各种问题都指了出来,从情报收集不专业,到情报处理拖拖拉拉,再到内部管理乱糟糟。
他说话特别激动,声音也大,每个字都透着愤怒和失望。他反复强调情报工作对英国有多重要、多紧迫,在现在这乱糟糟、天天变的国际形势下,情报就是国家的眼睛和耳朵,是做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是情报工作出了问题,整个国家都得陷入危险。
不过,发完火之后,小皮特冷静下来,明白光靠训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清楚的知道了,要想改变英国情报部门的现状,必须得采取更有力的办法,也就是需要“另起炉灶”。
于是,在得到国王乔治三世同意后,他就秘密的开始策划一场情报部门的改革。他悄悄下令让雷克斯组建一个全新的情报部门——“金融调查部”。
这个部门不通过原来的外交渠道,直接由首相和国王一起监督。小皮特希望这样能打破原来的官僚体系和利益关系,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的效率,保证情报能及时、准确地送到决策者手里,别再出现情报堆着没人管、白白浪费的情况。
在过去的两年里,英国情报部门在政治高层的关注与大量资金的注入下,确实做出了不少改进。无数个日夜,情报人员们挑灯夜战,尝试新的情报收集手段,优化内部的信息传递流程,还加强了对情报分析人员的培训。
然而,即便如此,当与安德鲁法国那几个声名赫赫的间谍机构相比时,英国情报部门仍显得相形见绌。
布鲁斯负责的军情局,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以及高效的行动能力,在欧洲大陆的情报战场上屡立奇功;德马雷及后续富歇主导的警务部,以其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和强大的威慑力,抓捕了数以干计的外国间谍,令各国情报人员心惊胆战。
英国情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明显缺乏那种久经沙场的老练。很多行动毫无计划,往往是一拍脑袋就决定行事,没有经过周全的考量。他们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报环境时,无法灵活应变。
白厅街上,各个政-府的情报部门犹如一盘散沙,分工混乱不堪,职责时常重叠在一起。今天这个部门去调查这件事,明天另一个部门又重复同样的工作,资源浪费严重。
而且,各部门主管热衷于办公室政治,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提升情报工作的质量,而是如何在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上风,互相推诿责任,拉帮结派,这使得整个情报部门的效率极其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