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长安是带不走的,天子启只能,也必须待在长安,而匈奴单于庭是可以到处游走的;
长安之于汉室的意义,远比龙城之于匈奴人的意义,重要不知道多少倍。
但再小的影响,那也是影响啊
汉军将士兵临高阙,对高阙身后的幕南,以及龙城造成威胁;
就算匈奴单于,能随着单于庭而到处移动,也并不意味着匈奴人,完全不在乎幕南地区和龙城啊!
当年,吴王刘濞以十万有效兵力——尤其还是砸锅卖铁,老弱妇孺齐上阵的有效兵力,便逼得先孝景皇帝刘启腰斩自己的恩师;
如今,刘荣打算派出训练有素、战斗素养合格,且人数达到十三万的有效兵力,去突袭匈奴人在幕南地区门户:高阙。
匈奴人,难道就不会被吓得人心惶惶
军臣老贼屁股底下的虎皮单于大座,难道就不会烫屁股
就算此战,汉家无法打下高阙,甚至因此而引来匈奴人的猛烈反扑,刘荣也确信:此战过后,下一次来到长安的匈奴使者,必定不会是军臣单于所派出。
准确的说,是不可能由匈奴‘先单于’:挛鞮军臣派出。
说回高阙之战本身。
十三万作战兵力的投入,看似不多,但考虑到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叛军主力那十万人马,可以说是刘濞争天下的家底;
而高阙之战这十三万人,则是要挤在一起,攻下并守住高阙。
前者是一场波及大半中原的全面叛乱,后者则是针对单一关隘的局部战争。
刘荣很确定:这十三万人,几乎不可能同时上战场、不可能在高阙外铺的开。
考虑到目标的大小、战争的范围,十三万这个人数,已经非常高了。
更何况这十三万,还只是高阙战场的兵力投入。
是的。
和河套-马邑战役,分了两个战场一样:这场高阙之战,也同样不止一个战场。
只是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战,除了一个固定的高阙战场外,另外的几个战场都是不确定的。
不单位置是不确定的,连其是否存在,也是不确定的。
比如河西。
在高阙之战爆发的同时,刘荣打算另外派出一支军队,在河套西部、西北部地区,进行战略威慑式游弋。
另外,河套西部,还要有一支军队定点驻守,以防备对岸的河西各部。
目的自然是为了预防河西,那些个死忠于匈奴单于庭的部族,在高阙之战爆发后,对高阙发起支援。
河西部族要想支援高阙,方式有两种。
——要么,从河西沿大河往东北进发,直接去高阙支援;
要么,就近东渡大河,侵扰、攻击河套西部,以转移汉家的注意力,达成类似‘围魏救赵’的效果。
两种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可能同时发生——毕竟河西各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人可能会选择直接支援高阙,有人可能会选择‘围魏救赵’,又或直接就是浑水摸鱼,去河套西部捞点好处。
二者都有可能发生,那汉家自然是二者都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