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
“陛下言重,言重……”
“陛下为君,臣为人臣——本该是由臣,多到宣室殿覲见陛下。”
“只是陛下政务繁忙,臣又乃外戚之身,若无要事,实在不敢前来叨扰陛下。”
如是一番话,曹时便算是为刘荣『挺久没去你家了』的客套之语,给出了中规中矩的答覆。
自己先前是在客套,也明白曹时同样在客套,刘荣便只摇头一笑,並未继续开口搭话。
倒是曹时这看似隨意的一语,让刘荣心中再生出一丝欣赏。
——在汉家,外戚和功侯,是全然不同的两个群体。
准確的说,文臣、武將、功侯、贵戚,都各有其独特的群体辨识度。
如文臣;
如果是纯粹的、走仕途的文人士大夫,那多半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掌握著治理国家的真理,对旁人所言——尤其是不同意见不屑一顾。
对於其余的武將、功侯、贵戚三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大都抱著鄙夷。
在他们看来,武將多为胸大无脑,只知道打打杀杀——只知道打天下,却根本不懂治天下的莽夫。
功侯,始祖多半是拔尖的武將,后代更直接就是紈絝子弟,不值一提。
贵戚更惨——直接就被认定为『幸佞』之人,完全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是靠著一个成为天子之妻的女人,才得以与有荣焉,鸡犬升天。
简而言之,文人士大夫,平等的看不起除自己之外的所有群体。
与此同时,又隱隱期待著有朝一日,自己可以躋身功侯之列。
只不过,他们期待的並非开疆拓土之功、斩將夺旗的勛,而是单纯凭藉治国之才,得以封侯拜相。
很显然,这在如今汉室並不现实。
所以在如今汉室,这种纯粹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数量占比极少。
在民间如是,在官场、在长安朝堂中枢,更是百八十个人里,都找不到这么个书呆子。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今汉室的文臣、武將二者,是不分彼此的。
——文臣胸怀治国之才,却也会將入伍从军,建功立业,从而站上更高的位置,再发挥自己的治国才能,当做自己最基本的发展路线。
武將胸怀战阵韜略,也多半会有意识的提高文化素养,为將来入朝为官,牧治一方提前做准备。
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很少会戏份『你我』——很少有人准確標榜自己为『文臣』或『武將』。
只会在自谦时说:某行伍出身,脾性粗鄙/余起於刀笔,短於勇武。
但自谦归自谦。
那个说自己行伍出身,脾性粗鄙的『武夫』,却大概率会是个颇有文学素养的大家;
那个说自己起於刀笔,短於勇武的『文士』,也必然是弓马嫻熟,人高马大的丈夫。
所以如今汉室,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