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
所以,哪怕知道在如今汉室——在这个时代,在军队内部减弱‘乡党’二字的存在感,算不得多么迫切的事,刘荣最终却也还是这么做了。
原因非常简单:恐后来之将复为周亚夫、后来之军复为细柳营。
——太宗皇帝细柳阅兵,可不是简单的‘皇帝因军令而被勒令下车’的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当中,值得挖掘的深层信息,堪称海量!
首先,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一事,并非发生在太宗皇帝才刚从代地入继大统、才刚抵达长安,还未竖立威望的皇帝生涯初期;
而是发生在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大军压境,兵峰直指长安的那场大战之中!
太宗皇帝满共才在位二十七年!
甚至就连这二十七年,也有至少三到五年时间,是太宗皇帝病重卧榻,先孝景皇帝太子监国。
考虑到太宗皇帝的实际掌权时间,也就是在二十年出头,便不难得出结论:太宗皇帝十四年,已经是太宗皇帝政治威望,以及民望、声望到达巅峰之后!
换而言之:当时的太宗皇帝,就已经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圣人’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汉室天下数以百万户、将近三千万口人,都一致认同的‘在世圣人’,当朝天子,到了你细柳营的大门外,居然要被赶下天子御辇!
哪怕明确得知其‘天子刘恒’的身份之后,看守营门的细柳将士,仍旧坚持让刘恒这个在世圣人、当朝天子,去遵守细柳将军周亚夫所制定的军令!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下人一致认同的在世圣人: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并未能得到细柳营上下将帅的认同。
意味着‘汉天子’的身份标签,在细柳营将士心中,根本无法排到‘细柳都尉周亚夫’前面。
按照最乐观的情况考虑,当时的细柳营将士,或许也认可太宗皇帝‘在世圣人’的超然身份地位,却把自家将军周亚夫,看得比太宗皇帝都还要重;
若是按最悲观的状况估算,彼时的细柳营,很可能已经‘只知周将军,不闻汉天子’了。
这已经很严重了。
一支军队——一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战斗力无比强悍的中央直属野战军,把指挥官看得比天子还大,尤其还是看得比在世圣人:太宗孝文皇帝还大!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但这还没完。
细柳营把周亚夫,看得比太宗皇帝还大,并不是当年,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事件当中,唯一需要刘荣思考、归纳的问题。
甚至都不是主要问题。
毕竟再怎么说,太宗皇帝这个‘在世圣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君,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其实也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圣君。
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
对于底层民众而言,轻徭薄税、与民休息的太宗孝文皇帝,固然是在世圣人没错;
但对于军中将士而言,委曲求全、屈辱和亲的太宗孝文皇帝,怕是顶多只能算‘庸主’‘守成之君’。
考虑到这一层面,细柳将士对太宗孝文皇帝不够崇拜——对太宗皇帝‘在世圣人’的身份标签不感冒,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武人嘛。
相较于在世圣人汉文帝,显然还是穷兵黩武的汉武大帝,更符合这帮‘大丈夫’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