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恰恰是那无底线的予取予求,让汉家更加的不安。
道理很简单。
作为某地的地主豪强,你和当地官员的关系,必然是寸土必争。
他让你缴税,你肯定是能不交就不交,能少交就少交;
哪怕不得不交,也肯定会挖空心思使坏,交劣质钱币上去,给那个‘与民争利’的狗官添堵。
哪怕你俩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暗地里,也肯定是你骂他狗官,他骂你恶绅;
你做美梦,梦到的是他落马下狱,他做美梦,是把你当做除暴安良的政绩。
在草原,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匈奴内部,各部族每年上贡单于庭的物资份额,都是要扯皮,甚至是进行几场决斗的!
但凡有点实力的部族,那都是动不动和单于庭叫板,能少交一只羊羔,就绝不多掏一根羊毛的。
哪怕是和汉室——在代北马邑一线,那些依附汉室的‘准隶属’游牧部族,也同样会竭尽所能的为自己争取。
每当汉家派去官员慰问,他们都会在好吃好喝招待的同时,呵笑着请求汉家许下一些赏赐;
而当汉家提出,要这些部族象征性的上贡时,他们也会呵呵傻笑着祈求:少交两头牛犊行不行、羊羔换成羊皮行不行。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草原地区,当地部族地头蛇与官方统治者之间,最合理、最正常的交流方式。
就拿河套来说——当汉家提出,让河套各部上缴部分战马,来供汉家组建骑兵部队时,这个臣服部族的反应,本该是:哎呀,再等等嘛
我这马未来几年,能生好几头马驹呢……
再少点嘛
我满共就几百匹马,你开口就是十匹,我还活不活了……
马驹行不行
诶,牛也不是不能骑嘛……
而事实上,这些部族的反应却是:给!
要多少给多少!
我有一百匹,你要一百二十匹,我砸锅卖铁,找别人买,给你凑那缺的二十匹!
那个痛快样儿,怎么说呢……
就像吃定了汉家,无法在河套撑到当年秋天,无法撑到各部族凑齐上缴的马匹似的。
笃定汉家在河套呆不久,至少呆不到大家凑齐马匹的那一条;
无需兑现的诺言,可不就是怎么好听怎么说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