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至今,李唯一对这部电影评价颇高,创意够新颖,表演很给力,大场面也多,如果说真有美中不足的话,就是迟迟没有驳火。
打仗的片子不打仗,味道终归是有些怪怪的。
很明显,主角组遭遇了敌方狙击手,同时又幸运地遇到了己方侦查小组。
大荧幕上,秦志亮与侦查组长沟通情报,木小林与侦查队员交换信物,气氛那是相当的和谐美好。
李唯一却知道,这不过是大战前的宁静,没看组长在布置进攻战术了么,镜头外应该还有一个队员,已经潜伏到了进攻位置。
潜藏在他体内的军迷基因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李唯一观察着电影里的地形,对照着组长的战术布置,脑海里已经有了大概的人员位置图。
一人火力压制,一人绕侧牵制,一人抵近掷弹,组长则负责精确射击。
李唯一简直要被感动到热泪盈眶,终于有一部国产电影想到复现我军的“三三制”了。
不是人海冲锋,不是死打硬冲,而是有分工、有配合、讲战术,体现轻步兵巅峰的真正步兵进攻。
然而李唯一高兴得太早了,以往的战争片又不是没有战史顾问,难道他们不知道“三三制”?别的厂不知道可以,八一厂还能不知道?
不拍“三三制”的原因很简单,人员散得太开,画面太空不好看。
八一厂做不到的事情,陈一鸣也做不到,穿越在这方面带不来多少加成。
因此李唯一期待已久的战斗大戏,真打起来不过半分钟的事。
“嘟”,这是组长的哨音。
“哒哒哒”,这是火力手的压制冲锋枪。
“砰砰砰”,这是绕侧步枪手的牵制火力。
“砰”,这是组长的大八粒在击发。
“轰”,随后才是掷弹手扔出的手榴弹落地的爆炸声。
组长拎着步枪躬身跃出炮位,参谋扑上前趴在胸墙上,给观众带去了更宽阔的视角。
李唯一能够看到组长在土丘之间窜高伏地若隐若现,在他身前,掷弹手已经扑进了一个炮位,绕侧的侦查兵从另一个方向靠近,视野中看不到火力手的踪影。
就在这时,“砰”地一声枪响,绕侧侦查兵的身影消失不见。
李唯一心头一惊,紧接着又是一疼。
组长反应极快地挺身、扭腰、架枪、开火,一边极速清空弹夹,一边连声呼喊“亮子、亮子”。
“叮”,加兰德步枪的空弹夹弹出弹仓,得不到回应的组长毫不犹豫地招呼另外两名队员撤退。
跳回炮位的组长对参谋说道,“我不确定打没打死那个观察手,炮火急袭说来就来,咱们得马上撤退。
等下我们往东南方向撤,你俩等炮弹落地再出发,往南进树林,沿着山谷一直走就是天马山的东坡。
能跑多快跑多快,这片区域已经被标定,敌人炮火延伸的速度会非常快。
守天马山的都是好样的,你们一定要把他们带下来。”
3人侦查组飞速跑路,似乎是为了佐证组长判断的真实性,片刻之后,半空中就传来炮弹的嘶叫,成片落下的迫击炮弹带起大蓬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