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美国的粮食价格则贵得多。
尤其是在近年来,美国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收成颇为可观。
以小麦为例,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维持在每蒲式耳1.45美元,如此价格差异,也成为这条航线货物调配的重要考量因素。
蒲式耳是美国特有的容积单位。
其概念类似古代中国的升与斗,在粮食计量领域广泛应用。
具体换算为,一蒲式耳等于27.216公斤。
经过精确换算,每公斤小麦价格仅为5.32美分。
玉米价格更是低至2.38美分。
换算到斤这一常用单位,一斤小麦价格约为0.207元。
一斤玉米价格则约为0.093元。
需着重说明,此处提及的价格仅仅是离岸价。
仅涵盖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成本。
尚未囊括运费、保险费等后续产生的其他费用。
在实际贸易流程中,这些额外费用如运输途中的海运费用、为货物安全投保的保险费用等,都会层层累加。
一旦加上这些费用,粮食的最终成本会显著增加。
即便如此,将所有成本核算完毕后,该价格相较国内粮食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然而,考虑到国内粮食供需的复杂状况,国家仍需耗费大量外汇用于粮食采购。
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保障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粮食需求得以满足。
维持社会的稳定与民生的安稳。
而何雨柱身处这一复杂局势之中,在不为人知的暗处积极谋划。
巧妙调动自身积累的人脉资源,打通各类隐秘渠道。
他将从海外运抵的粮食,小心翼翼地转运至羊城港。
随后精准对接,将这些粮食提供给内地的领导们,助力解决粮食调配等关键问题。
在当时紧张的局势下,国内粮食供应缺口巨大,情况万分危急。
通过这一巧妙的迂回策略,从第三方国家辗转采购粮食,成功化解了国内粮食供应的燃眉之急。
与直接从美国采购相比,成本大幅降低。
避免了因美国市场的高价及诸多附加条件带来的高昂支出。
为国家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外汇储备。
这一成果对国家经济稳定和民生保障意义非凡。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赛莉,全然不知这背后复杂的局势和深远影响。
她单纯地以中间人的身份,活跃于业务之中。
赛莉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深耕美国积累下的人脉资源。
精心筛选出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优质供应商。
同时在背后默默协调各方,确保供应商能按时足量提供货物。
她置身于复杂交易链条之外,对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博弈毫无察觉。
此刻,赛莉站在众人面前,身姿挺拔,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脯。
用笃定的语气说道:“粮食方面绝对没有问题,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供应商那边按时交货,运输也没有出现任何延误。”
何雨柱内心的隐忧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远隔重洋的美国,他的人脉网络稀疏,根基尚浅。
诸多事务难以凭一己之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