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王爷,如今是越来越不要脸。
沈清棠像是个山大王,巡视完领地后跟李婆婆她们分道扬镳,带着春杏离开了山谷。
桃源谷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是山谷外就是战争储备的大后方。
山外有山还有河。
再远一些是研制火车的地方。
之前火车实验都是在大山谷做的。
山谷里也有火车轨道。
只是最初实验用的是小火车,后来慢慢上了大火车,大山谷的几百亩地拖上车厢之后有点影响火车施展。
而且,不能过多占用耕地,只能把试验场从山谷里挪了出来。
火车轨道就在群山之间弯弯绕绕的。
顺着火车轨道再往前一段路才是炼油厂。
沈清棠想了想,还是到炼油厂转了一圈,看有没有什么自已能帮上的。
还把这段时间想出来的安全补充规定留给了炼油厂的负责人。
这一大圈转完回家,已经是下午。
中午饭沈清棠是在炼油厂里吃的。
下午沈清棠没外出,开始搜集材料研究水泥。
沈清棠从穿越来之后,不管是盖房还是砌墙从来没用过水泥,就是因为觉得做水泥过于麻烦,性价比不高。
不过用于军事的话,还是可以考虑。
北川的城墙还好,是石头垒砌的,相对而言比较结实。
禹城的城墙是一半石头一半土。
盘城的城墙都是土。
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先攻的禹城。
就是要打禹城一个措手不及。
盘城属于西蒙,过了三角山往前很大一片都是草原。
适合放牧骑马。
不适合垒砌城墙。
他们能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和木。
相对容易攻克。
容易被秦征他们攻克,也就意味着还容易被别人攻克。
像土城墙,如果能冲到墙角下,挖墙角,不多时候,整面墙就得倒塌。
就算不能挖墙角,土墙里还有碎草,不经烧。
总之,只要花时间和心思在城墙上,早晚能拿下。
因此季宴时才会对水泥感兴趣。
别看在现代,水泥产品满大街都是,在古代想弄水泥挺不容易的。
原材料要黏土或者陶土等耐火材料、还要生石灰、熟石膏。
沈清棠只是实验,需要的材料不多,相对好收集。
黏土砖头、陶瓷碗碟碎片、炉渣灰等称重。这些原材料加起来的重量要占总重量的四分之三。
生石灰,在桃源谷经常用,一直备着,容易取到。大概需要总重量的五分之一。
还有熟石膏。
这东西不常用,沈清棠费了半天劲找到了一小块石膏矿石。
不能直接用,首先得费大力气碾碎,直到碾成细末状。
然后用铁锅加热,炒成黄灰色。
之后就可以加水调成半水石膏。
这一步不是必须得,可以不加水。
不加水的话水泥凝固的更快些。
把石膏、黏土以及其他混合材料磨细,磨到很细很细的,加水搅拌就是水泥。
难点就是磨。
各种磨。
要知道这几种原材料虽大部分是易碎品,但不是易成粉末状的东西。
想要碾成粉末,得下大力气。
只二两的原材料,沈清棠一直碾到傍晚才成功。
李素问回家做好饭之后,沈清棠的水泥才调好,随手捏了个小动物,放在旁边,想看看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