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在军营中积极筹备出征事宜。他召集将领们,分析游牧部落的作战特点:“游牧部落擅长骑射,机动性强。我们要加强骑兵训练,同时准备好强弩和火器,以应对他们的冲锋。”将领们认真聆听,纷纷表示会按照孙传庭的部署进行准备。
使者来到游牧部落营地,受到了游牧部落首领的接见。使者表明来意后,部落首领态度傲慢,直言:“你们大明边境富饶,我们只是来取些财物。若想和平,需每年向我们进贡。”
使者义正言辞地回应:“大明乃天朝上国,岂会向你们进贡。边境和平需双方共同维护,你们无故侵扰,实乃不义之举。”
部落首领冷笑一声:“多说无益,若不答应,唯有一战。”
使者见谈判无果,只好返回京城向杨嗣昌汇报。杨嗣昌得知后,立刻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谈判破裂,游牧部落态度强硬,索要进贡,否则便要开战。”
朱由检怒拍桌子:“这些蛮夷,竟敢如此嚣张。孙爱卿,即刻出兵,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孙传庭领命后,率领大军向西北边境进发。一路上,军队士气高昂,誓言要击退游牧部落。到达西北边境后,孙传庭与当地守军会合,了解边境局势。
孙传庭看着地图,对将领们说:“游牧部落骑兵机动性强,我们不能与其正面硬拼。可在要道设下埋伏,引诱他们进入包围圈。同时,加强城池防御,防止他们突袭。”
就在孙传庭部署防御时,游牧部落的骑兵开始在边境骚扰。他们如旋风般袭来,抢夺百姓财物后迅速撤离。孙传庭下令:“不要追击,按计划设伏。等他们进入圈套,再一网打尽。”
然而,游牧部落似乎察觉到了明军的埋伏,迟迟不肯上钩。孙传庭深知,这样僵持下去对明军不利。他决定改变策略,派出小股骑兵主动出击,佯装败退,引诱游牧部落追击。
小股骑兵与游牧部落接触后,假装不敌,向埋伏地点逃窜。游牧部落果然中计,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全军追击。当游牧部落进入埋伏圈后,孙传庭一声令下:“攻击!”
顿时,伏兵四起,强弩和火器齐发。游牧部落骑兵大乱,纷纷落马。明军趁势出击,与游牧部落展开激烈拼杀。孙传庭亲自率军冲锋,大喊:“杀尽蛮夷,保我边境!”
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游牧部落损失惨重,开始撤退。孙传庭乘胜追击,不给他们喘息机会。然而,游牧部落退回草原后,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反击。
孙传庭知道,这场战争不会轻易结束,他一面加强防御,一面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示。朱由检得知前线战况后,对洪承畴、杨嗣昌说:“孙爱卿虽取得初步胜利,但游牧部落不肯罢休。洪爱卿,继续保障粮草军需供应;杨爱卿,密切关注局势,看是否还有谈判的可能。”
孙传庭在西北边境击退游牧部落的首次进攻后,深知敌军不会善罢甘休。他一边组织士兵加固防御工事,一边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此时,洪承畴正忙于调配粮草军需,以确保前线供应无虞。他在库房中仔细检查粮草储备情况,对负责后勤的官员说道:“前线战事吃紧,粮草是将士们的命脉,一丝一毫都不能出差错。务必保证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