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全给了张安平一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
郑耀全说的这段话,可以理解成:
我信不过毛仁凤,怕他把这一批的新人悉数纳入他的麾下,而由你的人来负责,我放心。
“咱们其实是一条船上的人”这句话则更像是回应张安平刚刚搬出“处长”。
换句话说,可以隐晦的理解成郑耀全向张安平表态:
咱们都是处长的人,我现在支持你!
张安平会相信吗?
鬼……才信!
但不管郑耀全做的还是说的,他都可以向处长交差,而且张安平要是还“闹腾”,郑耀全就可以摆出局长的官位来压服了。
说到底,官大一级压死人。
张安平唯有偃旗息鼓:“局座,既然如此,烦请你给我派些人手——郑耀先那里也抽调一些,但毛仁凤的人,一个不要!”
“这个好说,你看上谁随意去调,有人要是不乐意让他来找我!”郑耀全义正辞严、大义凛然道:
“你清扫我保密局内的乌烟瘴气,谁不配合,谁便不配作为保密局之人!”
张安平微微躬身:“多谢局座支持。”
随后他提出告辞,郑耀全客套几句后,甚至还将张安平送到了办公室的门口,看着张安平缓步离开的背影,郑耀全嘴角含笑的补了刚才张安平的话:
“个屁!”
因为名单的事,张安平不得不推迟行程,又在南京忙碌了两天,重拟了一份名单,重新开始调兵遣将。
重新布置完毕,刚刚安排好了行程以后,张安平正欲飞往武汉,一声惊雷炸响。
整编66师出现哗变!
不是整编66师哗变,而是它所下属的185旅哗变了。
张安平“不得不”放弃行程,回到保密局中坐镇。
师长赵启元在向侍从室(这时候其实改变名称了,不过咱们还是称其为侍从室吧。)请罪的同时,并保证三天内解决哗变士兵,绝不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定陶之战。
赵启元对于解决哗变非常的有信心,毕竟,这是他暗中主导的哗变嘛,解决哗变士兵,在他看来太简单不过了。
难的不过是如何将过往的证据悉数的毁灭。
可让人惊掉下巴的一幕发生了:
赵启元带着13旅(66师2旅4团制)前去弹压哗变的士兵,结果半途遭遇了来自185旅的埋伏,如果不是临时配给了66师的装甲连给力,关键时候打开了包围圈,整个13旅怕是都得交代在伏击圈里。
即便这样,13旅下属的37团也近乎全灭,38团则损失惨重,两个团加起来还不到原先一个团的规模,至于丢失的武器装备,更是数不胜数。
差点没能从包围圈里出来的赵启元,不敢相信这一幕——按照他的布置,其实哗变的士兵只有556团的一部,他不过是虚报了哗变规模借此平一平空饷的帐。
可是,为什么就连554团也跟着哗变了?
不仅是哗变了,而且还倒戈相向打了他赵启元一个伏击,把他差点都留在包围圈里?
一口气逃回了兰封的赵启元当天晚上就病倒了,因为他只要闭上眼睛,耳边就响起那满山遍野的声音:
“活捉大老虎赵启元!”
……
66师下属部队的哗变,刚开始引起的风浪其实不大,可随着13旅大败而归,这事就成了飓风,想压都压不住了。
保密局。
郑耀先和毛仁凤悄然找上了郑耀全。
郑耀先开门见山的就说:“局座,66师这件事……另有隐情。”
“隐情?怎么回事?”
郑耀先吞吞吐吐的道:“根据66师督查室传来的情报,在哗变之前,有陈家人悄悄的见了赵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