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此处用于政事堂议政。
今天是应相国石重之请,贾儒临时举行了这次议政会议,政事堂除王鸣之外,贾儒、曹磊、杨洁亮、石重四人都参加了这次朝议。
今天这次朝议的导火线是大量御史和其他不明真相的官员弹劾丞相王鸣之赈灾不力的奏折,最后以三比零通过了罢免王鸣之左丞相职务保留政事堂相国之位的决议。
这是互相妥协的结果,在曹磊的坚持下,政事堂没能同时罢免王鸣之政事堂相国之位,相应的曹磊没有再坚持投反对票,最后在其他三人投赞成票的情况下,曹磊投了弃权票。
等王鸣之到了紫宸殿。一切都成了定数,贾儒已经进内宫,将政事堂的决议上报与太后谢道清,并请皇帝祡琪用印。
次日,圣旨明发上谕,免去王鸣之左丞相之位,改任王鸣之为广东路宣扶使、政事堂相国。石重改任左丞相,招广东路宣扶使陈益中进京,任右丞相。
王鸣之罢相无疑像一块巨石落入水塘,在朝野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王鸣之被罢相的理由竟是救灾不力,这显然不能服众。
而一些曾经参过王鸣之的官员,在了解前因后果之后,嘴上虽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其实相当羞愧,知道自己变成了高层博弈的棋子。
王鸣之的罢相是从其提出变法时就有风声传出,是世家、权贵、大地主、巨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一次通力协作的结果,利用王鸣之去旱情最严重的福建之际,拿灾民的性命作为代价,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最后以一个相国罢相为代价,这让人不得不生出某种阴谋论的猜测。
这让人更联想到了诸多后续赈灾的和朝政的走向,王鸣之罢相无疑是改革派和平民官员遭遇的重大挫折,尤其替代王鸣之出任相国的是九江世家望族陈益中,这便使朝野众臣对未来产生了很多担忧。现在朝廷重臣进一步向世家望族倾斜。
王鸣之是在夜间离开京城,没有惊动任何人,夜晚,南城门缓缓开启,王鸣之和几名随从骑马走过瓮城,向城门走去,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京城,心中充满了壮志未泯的惆怅。
就在这时,后面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支骑兵穿过内城门,向瓮城内疾奔而来。
“明之老弟请留步!”后面有人大喊。
王鸣之停住了战马,他听出了这个声音,却是曹磊在喊他。
他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鼻子变得酸楚起来。
片刻,曹磊骑马疾奔而来,勒住了战马,略有些不满道:“老弟怎么会在夜里离京?”
王鸣之叹了口气,“朝廷要求我今天务必离开京城,白天要收拾,要办理去职手续,只有晚上离京了。”
“但从城门向西五十里就进入群山之中,荒无人烟,连宿处都没有,如果遇到盗贼,后果不堪设想,襄阳王在多名侍卫的保护下都遇到了袭击,难道王兄弟没想到这里面潜在的危险吗?”
王鸣之脸色一变,他当然明白曹磊暗中所指,不是什么盗贼,而是有人会假装盗贼暗害自己。
曹磊又道:“我已让狄博派一队骑兵护送王兄弟前往广州,另外到了福州,那边会有人迎接,保证王兄弟一路安然无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鸣之心中感动,拱手道:“感谢国公爷的关照,王鸣之当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