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子年岁渐长,接他回来认祖归宗,势在必行。”
在这方面,就算两位主母再有不满,也绝不敢阻拦。
更何况她们也不一定会阻拦。
毕竟从云婵了解的种种迹象来看,两位夫人成婚十年无所出,如今怕是想要子嗣,已经想得快疯魔了。
而那乌丸氏偏偏一次命中,说不准就有什么秘法在身呢
对此,她们岂能不好奇
……
事实上,云婵的猜测可谓精准到了极点。
此时饮完新妇敬茶的公孙辛夷和姜婉,并未散去。
说起来,两人由于性子偏差太多,待在一起也没什么话题好聊,所以像这样坐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
“阿姊近来可好”
对于姜婉的关心,公孙辛夷明显不大受用。
“还成,就是眼跟前人来人往的,不得清净。”
“倒是婉娘你最近看起来丰腴了不少啊。”
公孙辛夷向来喜欢直来直去,这话也没有别的意思。
随着年岁的渐长,姜婉相较于过去,已经褪去了曾经的少女青涩,体态日渐成熟之下,整个人显得温婉且贵气。
某些地方自然也丰盈了起来。
只是这话落在姜婉耳中,就有些不中听了。
前一句,是在炫耀捧她臭脚的人多
后一句,是在说她胖了
真是岂有此理!
姜婉捏紧了手中的茶盏,心中憋着气,可偏偏公孙辛夷这妇人一副真诚的模样,让她寻不到翻脸的由头。
只能阴阳道。
“确实比不得阿姊的飒爽英姿,想必一朝披甲,必胜过英武儿郎。”
见姜婉说这话时,目光有意无意落在自己胸前,公孙辛夷脸色黑黢黢地阴沉了下来。
没办法,有些东西跟年纪无关,靠的是天赋。
偏偏她在这方面的天赋确实不如身边这人。
“婉娘说笑了,想当初我随夫君征战时,夫君对我一见倾心,何曾将我当作男儿”
这话恰如【最后的轻语】,沉默又暴击。
太康五十九年冬的那一日,姜婉怀抱冬衣站在人群中,看到两人并骑而行。
是她一生的痛!
咔嚓——
姜婉手中的茶盏化作齑粉。
难得嘴仗得胜的公孙辛夷眉眼轻挑,显得得意洋洋。
不过姜婉到底唤她一声阿姊,让让她也无妨。
所以公孙辛夷见好就收,转而便道。
“你觉得今日这江湖第一美人,如何”
公孙辛夷这话说不上嘲讽,态度语气上的居高临下,却是不加掩饰。
第一美人就不说了,论容貌精致,除了虞璇玑和涂山妃璇两个妖孽,她还没服过谁。
至于江湖二字,更是可笑。
她夫君麾下那二百余陷阵龙骑,三枪便能捅破江湖魂,从此‘官爷,我乃大大的良民’!
姜婉也是颇以为然。
自古以来,江湖与庙堂并行于世。
但从来都是庙堂居高,江湖在野。
所谓显世宗门,也不过是世族媾和的产物罢了。
就像之前被韩绍踏平的北固宗。
门中弟子大多都是各家世族子弟。
宗门更多的则是充当一个各族联系的平台,作为方便分割利益、互通有无、战略缓冲的媒介存在。
所以世人说起来,都将‘世族高门’四字连在一起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