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下人走了进来,“殿下,大师求见。”
“大师来了!快快请进!”朱棣脸色一喜。
lt;divcss=tadvgt;“大师?”朱柏有些困惑,“大师是谁?”
朱棣笑着解释道:“是我认识的一位的得道高僧!”
“这位高僧是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至正八年,高僧在十四岁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后来,高僧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洪武八年,父皇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高僧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不过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四年前,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我偶然去天界寺礼佛,与高僧相识,相谈甚欢,与其时常有书信往来,遇到很多问题,他也能帮我出谋划策,除了四姐夫外,道衍便是我最佩服之人。”
闻言,朱柏暗暗吃惊,“能够让四哥与之和四姐夫相比,这位高僧定是有过人之处!”
朱棣摆摆手,“道衍比普通人肯定强不少,但是和四姐夫没法比,只是在我这里是这样的。”
两兄弟正说着,一名黑袍和尚走了进来。
和尚身材魁梧、与普通的僧人慈眉善目不同,这位黑袍和尚眉宇间透着一丝严厉。
“贫僧道衍见过燕王殿下、湘王殿下。”
黑袍和尚十分笃定道。
“你认得本王!”朱柏有些吃惊道。
黑袍和尚点点头,露出一丝笑意,“如今在京城的其他藩王都聚集在秦王府上,其他未成年的皇子皇孙又得在宗人府关着,能够来燕王府的,就只有和燕王殿下关系最好的湘王殿下了。”
“好个聪明的高僧!”朱柏赞叹道。
仅一眼就看穿他的身份,这位高僧的确不简单。
“大师,你不是说这几日都要在寺庙内研读经书么?怎么会突然前来?”朱棣笑着问道。
“贫僧前来,是想要告诉殿下一件大好事!”黑袍和尚言语中有些激动道。
“哦!好事.还是大好事,你赶紧说说。”朱棣连忙问道。
“看样子燕王殿下和湘王殿下还不知道今日早朝发生的事情啊!”黑袍和尚笑着道。
“早朝?”朱棣愣了一笑,无奈道:“大师,我和十二弟已经很久没在京城了,消息不灵通也很正常,既然大师你已经知道,赶紧跟我们说说吧?”
“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朱柏也开口问道。
于是,黑袍和尚便将朝堂上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自然是朱元璋颁布的宗室俸禄待遇改革方案以及藩王的一些新的规定。
听完,朱棣、朱柏先是一惊,接着皱起眉头,并未意识到这当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