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音落下,殿内群臣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有人点头赞同,有人则面露疑惑,尤其是淮西党的官员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朱标听完,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李爱卿所言,确有道理。京平铁路乃国之重器,修建铁路的官员确实功不可没。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铁路尚未完全竣工,贸然调回官员,恐影响工程进度。”
李善长微微一笑,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陛下明鉴。臣以为,京平铁路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可由地方官员接手。而那些被派往修建铁路的官员,大多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若能调回京城,必能为朝廷分忧解难。况且,如今朝中官员短缺,正是用人之际,若能及时调回这些干才,必能事半功倍。”
朱标闻言,眉头微微舒展,似乎有些意动。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欧阳伦,问道:“欧阳爱卿,你意下如何?”
欧阳伦出列,神色平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有理。京平铁路的修建官员确实功不可没,若能调回京城,必能为朝廷效力。不过,臣建议在调回之前,先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以确保其能力与职位相匹配。”
李善长听到欧阳伦的话,心中冷笑一声,暗道:“欧阳伦啊欧阳伦,你果然谨慎。不过,这次你可拦不住我了。”
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说道:“陛下,欧阳大人所言极是。臣也认为,调回官员之前,确实应进行考核。不过,这些官员多年来在地方上兢兢业业,成绩有目共睹,考核不过是走个过场。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调回这些干才,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脸上虽平静无波,心中却早已盘算开来。他暗自思忖:“此次提议调回修建铁路的官员,表面上是为朝廷分忧,实则是为了制衡欧阳伦的考核。这些官员大多是我淮西一系的旧部,调回京城后,必能重新占据要职,削弱欧阳伦的影响力。”
他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冷笑:“欧阳伦啊欧阳伦,你以为凭借考核就能彻底打压我们淮西党?殊不知,这朝堂之上,步步皆是棋局。我这一招,既能名正言顺地调回旧部,又能让陛下和太上皇无话可说。你即便再得宠,也难以阻挡大势所趋。”
想到这里,李善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接下来,只需暗中联络这些调回的官员,让他们在朝中形成合力,便可逐步扭转局面。欧阳伦,你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朱标听完,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既然如此,那就依李爱卿所奏,先将修建铁路的官员调回京城,再进行考核任用。此事交由吏部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李善长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朝会结束后,朱标回到御书房,心中依旧对李善长的提议感到纠结。他深知,李善长此举绝非单纯的为国举贤,背后必然隐藏着淮西党的算计。然而,李善长的建议表面上合情合理,若是直接驳回,恐怕会引起朝中非议。
朱标沉思片刻,最终决定将此事交给欧阳伦来处理。他召来欧阳伦,直截了当地说道:“妹夫,李善长提议调回修建京平铁路的官员,朕觉得此事颇为棘手。你是军事内阁的大将军,又是此次整顿吏治的主持者,此事便由你来决定吧。”
欧阳伦闻言,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犹豫,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的提议甚好。修建铁路的官员确实功不可没,调回京城任职,既能表彰他们的功绩,又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臣同意此议。”
朱标听到欧阳伦的回答,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为欧阳伦会坚决反对,毕竟这些官员中不少是淮西党的旧部,调回京城必然会削弱欧阳伦的整顿成果。然而,欧阳伦却答应得如此爽快,甚至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
朱标忍不住问道:“欧阳爱卿,你……真的同意此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