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欧阳伦只是朝堂斗争中的一个对手,而淮西党也并非他唯一的依靠。
他必须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保持冷静和谨慎,既要利用淮西党的力量,又要防止被他们的短视和内部矛盾所拖累。因此,尽管他对淮西党有所不满,但他依然选择隐忍不发,继续与他们合作,因为他深知,只有稳住淮西党,才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番思索之后,李善长决定将齐泰从工部侍郎调任到军事内阁担任参军。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对齐泰说道:“齐泰啊,你在工部的表现有目共睹,京平铁路一事更是功在千秋。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欧阳伦在军事内阁一手遮天,蓝玉被踢出后,我们淮西党在军中已无立足之地。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有能力的人,我希望你能进入军事内阁,替我们稳住局面。”
齐泰闻言,神色凝重,恭敬地拱手道:“李公厚爱,齐泰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只是欧阳伦势大,恐怕……”
李善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冷意:“欧阳伦再势大,也不过是陛下一时的宠臣。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你进入军事内阁后,切记不可贸然行事,需以稳为主。暗中联络那些对欧阳伦不满的将领,逐步积累力量。至于欧阳伦,他若是对你出手,你也不必畏惧。你有修建京平铁路的功德在身,陛下对你也是青睐有加,他不敢轻易动你。”
齐泰点头称是,但眼中仍有一丝疑虑:“李公,若是欧阳伦在军事内阁中处处针对我,我该如何应对?”
李善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初入军事内阁,不必与他争锋相对。他要权,你便让权;他要势,你便让势。但你要记住,让的不是你的底线,而是他的狂妄。等到他得意忘形之时,便是我们反击之日。”
齐泰听后,心中豁然开朗,郑重地说道:“李公高见,齐泰明白了。我一定会小心行事,绝不给欧阳伦可乘之机。”
李善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齐泰啊,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欧阳伦以为凭借陛下的宠信就能一手遮天,但他忘了,朝堂之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你进入军事内阁后,不仅要稳住局面,还要暗中布局。那些被贬黜的将领和官员,都是我们的潜在盟友。若能让他们联名上书,向陛下诉苦,欧阳伦的考核自然会受到质疑。”
齐泰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低声道:“李公深谋远虑,齐泰佩服。只是淮西党内部……”
李善长闻言,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淮西党这些人,表面上团结一致,实则各怀心思。他们聚集在一起,无非是为了利益。你也不必对他们抱太大期望,只需记住,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欧阳伦。至于其他人,能用的用,不能用的也不必强求。”
齐泰点头应下,心中对李善长的敬佩更深了一层。他知道,李善长虽然对淮西党众人有所不满,但依然选择隐忍不发,继续与他们合作,无非是为了大局。而自己,正是李善长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李善长见齐泰神色坚定,心中也略感欣慰。他站起身,拍了拍齐泰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齐泰啊,这场风波终究会过去,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沉得住气。记住,忍一时,方能成大事。”
齐泰郑重地点头:“李公放心,齐泰定当谨记教诲,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善长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峻:“好了,你去准备吧。记住,进入军事内阁后,务必小心谨慎。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齐泰进入军事内阁任职的消息传开后,朝中众人反应不一。
淮西党内部自然是欢欣鼓舞,认为这是李善长布局的重要一步;而欧阳伦对此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他早已料到李善长会有所动作,只是没想到会派齐泰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声望的人来。
不过,欧阳伦并未因此感到不安,反而显得格外平静。他深知,齐泰虽有能力,但初入军事内阁,根基尚浅,短时间内难以对自己构成威胁。
几天后,欧阳伦在军事内阁的议事厅中召见了齐泰。
齐泰接到通知时,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面对欧阳伦这样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物,依然感到压力重重。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