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日落,五天的时间,弹指间便过去了。
很快,便到了吴逐春案件受理开庭的时间。
这一日,洛阳城的百姓早早行动,一如当初一般,来到祈福广场。
然而,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已经起的够早,却依然发现,现场人山人海。
震惊之下,这些人找了一些人询问,这才得知。
原来,有些人在昨日傍晚就已经过来占位。
更有甚者,早在两天前就带来了帐篷,吃住在此,就为了能够占到前排!
如此疯狂的举措,叫人瞠目结舌,不过最终依旧只能甘拜下风。
正阳楼前,大理寺的官差早早便将这里隔出了一块空地,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公堂。
伴随着时辰将至,人员一个个入场,特意赶来旁观的百姓也纷纷提起了精神。
忽然,天上卷起了一阵大风,人们下意识的抬头看去,顿时大喜。
“快看,文王来了!”
“李镇国!李镇国!”
祈福广场,一片欢腾。
人们看到李讲驾驭着乘风落到公堂之上,四面八方如同沸腾了一般,雀跃不停。
李讲身穿官服,神情冷峻,面孔虽然年轻,但却早已养成不怒自威的气势。
大理寺的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大理寺卿看到李讲来了,满脸堆笑,当即迎上前问候。
“事情怎么样了?”李讲问道。
大理寺卿看了看周围,忙低下头,轻声道,“一切安排妥当,至于秦启德,也早就从平州接过来了。”
“那就好。”
李讲点点头,正准备走开,却发现大理寺卿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便问,“你还有事?”
“殿下,您的想法我大概也能猜出一二,不过……”
大理寺卿迟疑片刻,还是说了,“吴逐春才华横溢,这一旦开始升堂,那影响可就大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天塌了有我在。”
李讲拍了拍大理寺卿的肩膀,径直向公堂之上走去。
大理寺卿先是一怔,随后感觉一身的血液都仿佛沸腾了一般,激动不已。
“恐怕整个大唐,也就只有您有资格说这话了。”
大理寺卿哭笑不得,带着官员跟上前去。
李讲凝聚法典的事情已经传遍。
按道理来说,法家圣人,连牵扯到皇亲国戚的案子都能审理,更不用说新科探花了。
不过,李讲毕竟没有亲自主持过哪怕一场案子,经验匮乏。
所以,这场官司,虽然以李讲为主导,但是大理寺卿还是会坐在一旁辅助。
李讲走入四面通透的公堂,一落座,放眼望去,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甚至,就连城楼上都挤满了脑袋。
大理寺卿暗中传音道,“殿下,初步估算,来到祈福广场的百姓,至少有十万。”
这个规模绝对不算少了。
毕竟与科举相比,吴逐春个人的影响力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即便如此。
吴逐春这场案子,依旧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受瞩目的案子之一。
想必,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会被无数史家读书人争相载入自己的史书当中,流传下去。
李讲坐在大椅之上,面无表情的叩击扶手,待时辰一到,当即宣布升堂。
“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