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倒也控制着,四户人家报喜,一家分6个,加一块儿也就2斤出头点。
好在现在生孩子有补贴,肉,蛋,红糖,每样2斤,刚好能遮遮掩掩过去。
表面上看挺多,实际上压根儿不够打牙祭的。
小孩子3岁前每个月还能额外领半斤鸡蛋,算下来也就5个左右。
相当于一周一个鸡蛋的频率。
眼下院子里,就数雷甄家的小儿子向荣还在享受这等福利。
可还是不够塞牙缝的,那点儿东西顶啥用呢?
雷甄笑着颔了颔首,瞅着锅里炖的母鸡,眼里满是艳羡。
她自己生娃那会儿正赶上困难时期,哪有这等好事。
乐呵呵地转身离去。
王家这档子事儿,对大院里的人来说没太大波澜,又不是自家的事,真要搭把手,那也是义不容辞,随传随到。
忙活的全是自家人。
二人回得不算早,没多久大院里的人陆陆续续下班了。
院子里也热闹起来。
“哥,弄啥好吃的呢?”
小西一脸兴奋地进门,开口就问道。
“我去,鸡汤,蛋还有面条?”
小西瞅见这一桌食材,眼睛都亮了,玩累了自然胃口也大开。
不过机灵的他,在王小北的大脚即将踢来之前,一溜烟闪开了。
“咱侄子要出生了吧?”
王小北没好气地说:“对呀,大嫂快生了,已经在医院了。”
这会儿可不像后来管得那么严。
检查时候,孕妇要是问性别,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会透露。
至于啥时候开始禁的,他也不知道。
“哎呀,我得去看看。”
小西喜滋滋地就要往外跑。
正好撞上刚进门的张美英跟小菊。
“你跑啥?”
张美英逮住他问道。
“我去看小文。”
小星是大家取的小名,希望孩子以后能像文曲星一样。
至于正式名字,想了一大堆,都被否决了。
就连王小北起的也被打入冷宫。
最后还是按老规矩,上户口前再决定。
张美英没好气地道:“你瞎凑啥热闹?回屋去,医生说怕是要等到半夜。”
小西听了,只好返回屋子。
刚到家门口,张美英就道:“快
嘴里还嘟囔着:“我那时候哪有这等待遇,快生了还在干活,临时才找接生婆。”
众人听了,都憋着笑不说话。
“妈,马上就来。”
王梅应下,随即动手煮起面条,王家和这时也下班回来了。
张美英一拍大腿:“哎哟,坏事了,娃儿的尿布跟小衣裳又忘洗了。”
今天事一多,就给忘脑后了。
王梅翻了个白眼:“妈,这才洗几天啊。”
张美英一听,立马接茬:“再过遍水,这大热天的,尿布跟小衣裳容易有味儿。留两套换着,剩下的我来,晚上保准干透。”
话音一落,她就转身进屋抱衣裳去了。
“妈,我那衣裳也一股汗味儿,顺手帮我洗洗呗。”
王小北正给鸡蛋涂红,半开玩笑地插了句嘴。
换来的是一串白眼珠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