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最有钱且是带着大家赚钱的呢
因为喝的慢,就聊的多,以往李龙在村里呆的时间短,偶尔回来一趟知道的不多,这回倒是喝酒的过程中听到了不少的八卦,比如谁家地里跑水把别人家的麦淹了,一直到现在两家都没和解。比如谁家的小伙子和谁家的姑娘谈恋爱亲嘴,被小学生看到了,回家给大人一传,结果全村都知道了。
还有就是队里开垦荒地的多了,主要是李家开垦荒地,用的肥比较好,能把盐碱压下去,种的甜菜之类的看着收的也挺不错,结果秋后就有许多人也要开荒。
开荒不超过五十亩,村里就能决定,所以这事许成军都批了。
国家有规定,开荒前三年是不交公粮的,北疆有一个大好处就是统筹提留之类的相对少一些,地多,这些比重少,种的多收的就多,再加上一些副业,容易富起来。
“今年好几家买了小四轮拖拉机了,收割机倒是买的不多,但中耕机大家都想买,这玩意儿是真管用。”陶大强说,“不管咋说,干活顶好几个人哩。”
“老赵家从老家弄来一个棒小伙子当长工,帮着种地,那小伙子不咋说话,干活还行。”谢运东说,“咱队里人均土地比其他村多,老赵家又开了二十亩地的荒,种不过来了。
这叫来的长工据说是老赵老家的堂侄,一年干到头,包吃包住,给买来回车票,最后给五百块钱,那小伙子走的时候老赵家还给买一套新衣服,可高兴哩。”
五百块钱,在八六年顶上初级工将近一年的工资,不算少了。毕竟干活只有六七个月,半年赚这么多,也很不错了。
林林总总,村里有不少的新鲜事,以前李龙不在村里,上一世对这些事情关注的也不多,有些在记忆里不算深刻,现在一一被讲出来,还挺有年代感的。
吃完喝完,桌子上的残席撤了,几个人并没有立刻离开,换了茶,瓜子,就坐着继续聊着,等酒散了一会儿,李龙才开着车回前院。
大家各自都骑着自行车,也不需要送,约好了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到李龙那里集合。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大哥院子的时候,还是下午五六点的样子,太阳在西边隐隐约约能看出个红头。
听到车响,李青侠先从东屋出来,看到李龙,问道:
“喝了多少要紧不”
“没事,没喝多少,晚上要去捂呱呱鸡,就没打几个通关。”李龙解释一句,“我找两个袋子,再把抄网拿上。”
“你一个人去”李青侠问道。
这时候李建国也出来了,杜春芳探头看了一眼,让李龙赶紧进屋。
“我、大强、运东哥、大成、贾卫东都去。”李龙说道,“我去前院睡一觉,休息一下。”
“行,你过去吧,那边炉子架着哩。”李建国看李龙没啥事,说话清楚,思路清晰,便没多管,“东西我给你备上。”
吉普车就停在后院李龙也没再开,然后走向前院。李建国端了个破盆过去,给他把车子的水放了。
前院的炉子里火压着,屋子里不是很热,温度刚好。李龙脱去外衣衣,躺在床上眯了起来,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杜春芳推门进来,看到李龙睡着了,便给他倒了杯水,看屋子里温度还行,便给炉子里又加了一些碎煤,然后又出去了。
李龙睡了三个多小时醒来,感觉头略微还有些闷,但人是清醒了。他知道这是酒精已经散布到身体各处起负作用了,这也不算啥,毕竟今天喝的不多。
看到床头柜上面的水,他拿着喝了一口,然后又全灌下去了。
喝完水感觉好多了,起来穿了衣服,看外面天已经黑了,到炉子边上,加了些块煤,拿炉勾子捅了捅,把炭灰都捅下来,等火着起来之后,再铲了一铲子沫煤压上去,让慢慢烧着,自己则开门出来,到了后院。
“厨房里有鱼汤给你留着,”大嫂梁月梅说道,“我给你盛去。”
于是李龙喝着鱼汤,吃着烤的焦黄的馒头片,就着咸菜,舒服得很。
陶大强他们还要很久才来,李龙就跟家里人聊天,中间给顾晓霞打了个电话过去,告诉她今天晚上不回了。顾晓霞说猜到了,让他放心,家里没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