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还只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猜测罢了。
“不管如何,西域局势怕是都要变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个蠢货联合起来,去闲得蛋疼针对波斯人到底要干什么?!”
李象真是想不明白。
怀揣着这个疑惑,次日清晨,李象等人又重新启程,继续朝着西边行去。
数日后。
李象一行人抵达秦州。
此地位于陇右道的最东端,离大唐的核心之地关中不过是咫尺之遥,气候、水文乃至于环境,其实都大差不差。
秦州在汉代,有个更加广为流传的名字,便是天水。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
此地的地理环境,是大体如何的了。
而秦州的位置也极其重要,从此地往西南,就可以进入青海湖地区,而往西北走,则可以直接经过兰州,进入河西走廊。
秦州大地,四野辽阔。
李象从官道上离开,进入乡间小路,在看见正在歇息的百姓有就会下马,取出炭笔和纸板,一边询问,一边记录。
“老伯,不知道今年地里的麦子,收了多少?!”
好在大唐雅言通行四方。
再加上秦州离长安不远,所以,此地的百姓自然能够听得懂,陈思片刻就给出了回答。
“不到一斛粮食,但也差不了多少……”
唐代的斛,是个容量单位。
一斛粮食,大约是一百五十斤陈,倘若换作成年人食用的话,大体能够吃上三个多月。
当然。
这只是理论上。
事实是,如果只吃粮食,饭量会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还不顶饱,而且这还是用寻常时候的壮年汉子食量来计算的。
倘若农忙出大力的时候,自然吃的更多。
李象又询问了几句之后,基本上就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秦州地处渭水上游。
有充足灌溉水源且精心打理的田地,能够产粮大概一百五十斤上下。
但这是上田中的上田。
水源这种东西是非常珍贵的,很多田地根本就难以自然进行灌溉,只能通过人力灌溉。
这样的田地,叫做中田。
中田的粮食产量约末也就只有一百斤出头了。
至于占所有田地大头的下田,就是难以进行灌溉,只能靠天吃饭的田地,亩产量都不到一百斤。
如果百姓们在不仔细进行耕作,产粮会更低。
但是。
无论如何。
不说吃饱饭,起码人是饿不死的!
因为有红薯和土豆可以托底,李象向西询问了好些人,询问坦克过去几年间新作物的产量。
平均下来,约莫能有个四五百斤上下!
这个产量,着实恐怖!
虽然红薯和土豆不能当成主粮来吃,但架不住产量高啊,给麦子和粟米等主粮打辅助是非常好的!
“呼……”
“由此可见,陇右道秦州的百姓,日子过得尚且是可以的。”
“殿下,既然已经有结论了,不知是否就此回京?!”
闻言。
李象连犹豫都没犹豫,便端燃摇头。
“出来一趟,既然是为了调查来的,自然得仔仔细细的调查一番才是。”
“走吧。”
“继续向西,看看河西之地的百姓,生活的又是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