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造这种口径的火铳,可以为以后攒经验。”
“不至于无烟火药发明后,其他方面毫无积累。”
这个说辞,勉强说服了装备部的官员。
因为他们知道火药所一直在研究无烟火药,胶棉塑料就是研制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
不知无烟火药难度的他们,还以为这种火药很快会出现,当然认为提前要做相关准备。
所以,大明的军用武器口径,又增加了两种,确定为七点多和十点多。具体后面增加多少,要由明胶试验确定。
——
然后,朱由检又提起了一件武器,同样是用于暗杀的:
“定时炸弹研制得怎么样了?”
“钟表工坊那边,有没有给你们提供定时器。”
毕懋康对此同样不愿多说,却又不得不回道:
“定时器已经被钟表工坊送来了,装备院正在加紧研制和它适配的炸弹。”
“臣以为这种武器太过昂贵,不如多造些手榴弹和地雷。”
朱由检听到这个答案,眉头微微皱起。
他从毕懋康的话中,明显听到了排斥。和对微型手铳的排斥一样,不喜欢暗杀武器。
再看其他文官大多也是这个态度,他觉得这类武器的研制,以后要放在内廷,不让外廷知闻。
所以他点头道:
“手榴弹和地雷的研制也要抓紧,尤其是能用热气球投掷的炸弹和地雷。”
“将来敌人攻城的时候,城里可以把热气球升空飘到城外,投掷炸弹或撒布地雷。”
“这可是能提高城防的好东西,要加紧研究制造出来。”
“如果黑火药的威力不够,还可以多装些雷汞,或者混合胶棉,看看能不能增加爆炸威力。”
“还有硝化甘油,也要加紧研制,和胶棉混合制作胶质炸药。”
毕懋康等人听到这些指点,急忙记了下来。他们现在立功,主要就靠研制新装备。
皇帝提供的指点,是所有人都看重的东西。
在这些都安排下去后,朱由检才貌似不经意地询问道:
“子弹的生产状况怎么样?能不能满足军中所需?”
“这明年辽东就要大战,朕打算派一万京营士兵过去,使用新式火器。”
“每人准备的弹药至少要准备一千发,要以一千万发子弹为目标,准备一千万发弹药。”
“明年三月之前,完成这个准备。”
毕懋康闻言急忙叫苦道:
“一千万发子弹,根本造不出来。”
“装备部没那么多工匠制造子弹,而且京营换装后,平时就会用子弹。”
“尤其是官兵们自己购买的手铳、骑铳,都很消耗子弹。他们很少用能复装的子铳,都是使用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