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要在大冬天过去?”
“现在就算去了辽东,也没办法出兵啊!”
显然,他这个设计武器的人,对辽东的情况也有了解。
知道明年辽东大军出击,通航是必要条件。
否则五万大军的后勤,在陆上需要数万人运输,朝廷不允许辽东出动这么多兵力。
放到海上则不然,大明这几年造的船只,完全能满足五万大军的后勤。而且调动的是海军,辽东仍是出五万人。
王承恩对此也不知究竟,他只是听说过这件事,说道:
“他们什么时候出兵你就别管了,总之要在今年前把转轮骑铳造好。”
“否则这些人可能没时间换装,拒收你的武器。”
徐森这下有些紧张了,说道:
“时间实在太赶了。”
“就算我这个月就把转轮骑铳定型,生产五千支仍然是不可能的任务。”
“再多三个月时间,才有可能完成。”
王承恩不满地道:
“你就不会提前准备吗?”
“把火铳的零件都准备好。”
徐森向他解释道:
“铳托、击锤、扳机倒是能提前准备。”
“但是铳管和弹巢,得等子弹定下来。”
“而且这种十毫米的铳管以前没生产过,工人可能不够熟悉。”
“就算它的铳管比较短,一个月能生产一千支铳管就算是快了。”
“需要五个月时间,才能生产五千支。”
“而且要用上兵仗局所有生产武器的工匠。”
这个说法,让王承恩眉头紧皱。想到了去年自己向皇帝汇报线膛火铳产量时,皇帝不满意的样子。
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多,都是制造困难,不够军队使用。
最终皇帝的选择是线膛火铳和滑膛火铳并用,并且筹集资金修建了通州兵工厂和涿鹿兵工厂,专门生产武器。
所以他向徐森道:
“只能用线膛铳管吗?”
“就不能用滑膛铳?”
徐森苦笑着道:
“转轮火铳的弹巢和铳管连接处会漏气,影响它的射程。”
“现在是使用线膛铳管,才能达到百米射程。”
“改用滑膛的,估计会下降到五十米。”
“那可实在是太近了,也就比三眼铳强一点。”
王承恩闻言拍板道:
“比三眼铳强就行,先用它取代三眼铳。”
“你让工匠抓紧时间拉膛线,把拉废的铳管磨平,生产滑膛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