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南直隶很多士子,都想让我出面会盟文社,重新大建东林书院,继承东林遗志。”
“我想着你在京城受皇上看重,就想讨个主意。”
杨廷枢的先祖,就是宋朝的龟山先生杨时。此人是二程的弟子,和老师二程一起被从祀孔庙。大明科举的《易经》教材《程氏易传》,就是杨时整理的。
东林书院,是杨时最初讲学的场所。顾宪成等人兴复东林书院,就有借助他的名号、自居理学正统之意。
所以,现在有人想重建东林书院、甚至建立一个新的东林党,就有人找到了杨廷枢。想要请他出面,在金陵举行一次大会,把江南的众多文社汇集起来,成为新的东林党。
历史上,主持此事的是张溥。但是因为朱由检记得他的名字,把他早早收入囊中。张溥这几年的精力集中在北方,自然没时间操心这件事。
杨廷枢作为应社的发起者,又是江南有名的文士,就被一些士人找到,请他出面组织,将诸社合而为一。
甚至,因为杨廷枢身为杨时后人的身份,一些人还想直接占据东林书院,成为真正的新东林:
“这件事情,去年就有人在为兄耳边提起了。”
“只是当时为兄在准备应试,就拒绝了他们。”
“今年乡试之后,又有一些人提起。”
“你说为兄是接受还是再拒?”
听着杨廷枢的这番话语,张溥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东林党在朝廷那边虽然被皇帝忌讳,限制了大学士和九卿的数量。
但是对于中低层官员,皇帝却没有过多限制,反而启用了很多东林党人。
再加上当今首辅韩爌是东林党,谁都不会认为,东林党没有实力。
杨廷枢如果能成为新东林的领袖,那他以后得前程,至少也是个钱谦益。
张溥没有什么理由,让杨廷枢从这个前程似锦的位置脱离。
甚至,他还看得出,杨廷枢根本不是问自己是否应该接受,而是想让他动用应社的力量,帮助他建立新东林。
这让张溥只能沉默,思索这件事的利弊:
『皇上不待见结党,我这样被皇上看重的,没必要卷在里面。』
『但对杨兄来说,这确实是机会啊!』
『就是这新东林不知是谁推动的,有没有风险存在?』
『若是杨兄是被一些人推出来试探皇上的,那可就糟糕了。』
回到江南这么些日子,他早就看得出,江南士人和朝廷并不一条心,对皇帝的重制礼乐,也有很多意见。
只是皇帝的决心很坚定,甚至借着他为学生出头,把雇工、佃户发动起来,还派来了鹰扬军。
这些士绅不敢明面上抵抗,所以就搞小动作。
鼓动杨廷枢成立新东林这件事,会不会是其中之一?
想着自己也曾被人鼓动当新东林魁首,张溥询问杨廷枢道:
“新东林要如何组织,总不会只有个名头吧?”
“你要是想学顾先生,我劝你早点打消这个主意。”
顾宪成当年能在东林书院讲学、聚集偌大势力,是因为朝廷不重视,最初没有针对。
现在东林党早就成了朝野瞩目的对象,想要靠讲学聚集新东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杨廷枢抱着这个想法,他一定要劝阻这位好友。(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