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苦笑说道:
“是吴昌时提出来的。”
“他说如果明年不能考取进士,下一科由他主持金陵大会。”
“真没想到,搅动风浪的是这个人。”
“杨廷枢的心思,就是他鼓动起来的。”
作为应社最早的十一人之一,张溥自认为对吴昌时足够了解。却从没有想到,这位同社好友还有这样的心思。
如果不是杨廷枢和他提前通消息,他又在东林学社成立时仔细关注。只怕根本想不到,吴昌时怀着这个心。
项俊卿听到吴昌时的名字后,顿时明白一切都是这个人在捣鬼。但是吴昌时的背后有没有其他人,现在却又未知。
所以他向张溥说道:
“东林学社的事情,你不用过多关心,本官会派他人打入进去。”
“现在最要紧的,是杨廷枢怀着什么心思,愿不愿意配合我们?”
张溥早已和杨廷枢有过交流,回道:
“维斗是想中进士的,考不上进士也想得个元士身份。”
“所以他是愿意配合的,打算在东林学社,传播自己的学问。”
有所求那就好办,项俊卿道:
“可以向他许诺,以后能获得元士身份。”
“但是如果他在明年没登科的话,请他回来主持东林学社。”
“一定要把东林学社引导为学术社团,而非被吴昌时等人利用、实现什么野心。”
张溥点了点头,接下了这个任务,说道:
“维斗想的就是讲学,说是考不上进士,就不会去做官。”
“由他主持东林学社,项指挥尽可放心。”
项俊卿点了点头,又向张溥恭贺道:
“西铭先生中了举人,又是明算科魁首。”
“明年会试明算科,想必能够登第。”
“项某就在这里先恭喜了,祝愿西铭先生明年,顺利成为进士。”
张溥哈哈大笑,对此很有信心。
作为江南乡试明算科魁首,他不相信自己在会试明算科会落第。
只要考上明算科,明年成为进士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甚至能在殿试上,被皇帝点为状元。
他连中三元最大的阻碍,就是不确定如何成为会元。
他只希望明年的会元像江南乡试一样确定,自己能凭着考中多科夺魁。
——
和项俊卿分别之后,张溥又去拜见刘理顺。
作为此次乡试的总主考官,刘理顺是所有中试举人的座师,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寻常人可比。
而且张溥还知道,刘理顺就是皇帝派来的。为的就是让江南士人成为袁可立的徒孙,加入所谓的中立派。
所以他对刘理顺十分恭敬,在中举后立刻确立了师徒关系。
刘理顺的见识,也确实当得起他的老师。多次参加会试的他,向张溥传授了很多会试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