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朝野上下,似乎都在把她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就让她很难受了!
左右都是默然无语,不敢接话。
梁从政和粱惟简、老宗元等内臣,更是在心中忍不住腹诽:“谁敢啊”
外廷的大臣,又不是傻子!
在天子已经确定,可以亲政,且太后明确暗示了,要提前归政的情况下。
那个笨蛋会跑来请示一个从未表达过,要提前归政的太皇太后
这在政治上是自杀!
而且,就算有这样的傻瓜,太皇太后也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很可能外廷的臣子,前脚刚刚上劄庆寿宫。
后脚这个人劄子上的内容,以及庆寿宫内的反应,就都被人告到了保慈宫和福宁殿
他们为什么知道
因为他们自己随时都做好了,做这样的事情的准备!
太皇太后看着左右的沉默,她忍不住骂了句:“老身养尔等何用”
所有人都跪下来请罪:“娘娘恕罪,臣等万死!”
太皇太后看着这些不成器的家伙,气不打一处来,却又无处发火。
只得叹道:“若使张观察在,老身何至于此”
她现在是真的有些怀念,那位姨母留给她的幕僚加左膀右臂了。
若张茂则还在,有他居中出谋划策,联络元老宰臣。
她岂会如此被动
奈何,张茂则已被她赐死!
就连张茂则的养子,也被流放,不知所踪了。
梁从政、粱惟简、老宗元等人却在听到太皇太后的那句话后,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这可是上好的材料!
而其他人,则是神色各异,不知在想什么
独有太皇太后身边的心腹,尚宫李氏低声说道:“娘娘慎言!”
“张茂则离间天家骨肉,暗藏先帝、英庙、仁庙御物,罪不容诛,娘娘厌之弃之!”
太皇太后这才反应过来,忙道:“夫人说的是!”
“老身对其厌之弃之久矣!”
说着,她就看向在场所有人,严肃的说道:“敢有泄今日老身语者,皆如张茂则!”
“诺!”
所有内臣、女官纷纷顿首。
但太皇太后知道,这宫中从来就是筛子。
除非学小官家,单独在宫中辟一个静室,只与两三位大臣议事,在外围更是放上一圈忠心的御龙直守卫。
不然的话,这宫里面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不被外人知晓。
比如这两三年,宫中内外,就一直有皇十一子普宁郡王赵佶出生之时,先帝正在御阁欣赏一副李煜真迹画作,内臣前去报喜的时候,先帝却忧心忡忡对左右叹息:‘朕于此观违命侯之画,宫中却报皇子降生!此非吉兆!朕恐此子乃违命侯李煜转生,不可不防!’的传说。
便连这庆寿宫里,也常有人议论。
有人说是保慈宫放出来的——此乃太后爱子心切,为之计长远也。
但也有人说是邢妃主动释放的——先帝诸子,除官家外,最长者皇九子大宁郡王佖。
但这位九郎有眼疾,对官家没有任何威胁。
官家也素来最爱他,每有空闲,便会去见他,甚至教其文章、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