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哈哈哈,大明 > 第 54章 刀上有豁口

第 54章 刀上有豁口(1 / 3)

余令准备的小礼物派上了用场。

到达县衙的余令受到了所有人的热情接待。

朱县令应该是提前打过招呼,但听长安县的主薄孙无妄说县令很少来衙门。

长安这么一大摊子的事情由他和佐贰官来管理。

在主薄孙无妄的介绍中,余令渐渐地明白了衙门的工作流程。

主官一般负责大事情。

那些小事情,也是日常的行政工作由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和科中的吏书来完成。

吏书就是小吏。

他们不是官员,也不属于官员,但却是由朝廷录用专门来干一些文职的活。

余令觉得这群人也可以叫做临时工。

在吏书下就是书算员。

这群人的职位分得很细,有专门写政令,有专门搞计算的,每年的年度预算都是这群人做好后交给县令的。

这群做年度预算的人都是从读书人中雇用的,根据特长来分职。

关于年度预算其实不算是一个新鲜的东西。

因为发明年度预算的人叫做章衡,他也是千年龙虎榜的第一人。

苏轼、苏辙文采斐然吧,他的手下败将,年度预算报表就是他搞出来的。

这些人虽是读书人,但很少有身份,有的人连童生都不是。

除此之外就是杂役了。

这里包含面就更广了,分为皂班,壮班,快手三班衙役,这群人的人数大的吓人。

皂班主管衙门官员的端茶倒水,衙门前站堂,县令出行时呵道,门卫,传案,催科等诸多的活。

干这个都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个活不累。

像负责看守长安城门,看守衙门、仓库、监狱的这群人就是壮班。

像如意羡慕的那些抓捕犯人的就是快手……

这个活是最累的。

按照大明劳役的律法,这群人应该是每年都换,因为这是劳役的一种。

可现在基本就是固定了的。

因为这活真的比其他劳役要舒服,而且极其的体面。

唯一不好的点就是这群人每年都得改名字。

今年李三,明年就得李四,后年就得是李五。

余令跟着主薄孙无妄在衙门转了一圈。

总的来说衙门的官员其实没有几个,可以说小吏员数量十倍于官员。

而差役人员数量十倍于吏员。

至于俸禄如何余令不敢问。

茹让其实可以依靠他和朱县令的关系在衙门谋取一个不差的差事。

可茹让就是没来。

不是他不想来,而是自大明开国以来,县衙官员的俸禄就不高。

一个七品的知县,月俸禄不到四两银子。

等万历年打完三大征之后俸禄基本没有了。

京城那边出了一个法子,采用了“折色”制度来发放俸禄。

即用其他物品代替部分俸禄?,胡椒就是一种。

至于没品级的小吏,那就更惨了……

他们每年的俸禄加起来都不到五两银子。

等咸宁县没主官之后,俸禄不长,工作量却是增长了一倍……

所以,茹让打死也不来衙门干活。

他甚至扬言道,就算能贪一点,那也划不来。

一个人干双倍的活,就算能贪点钱,那这活也不是人干的。

如今万岁爷已经好多年没开朝堂议事了。

就算买了一个职位,就算做的再好,那位置坐上去了,可能就是一辈子。

想升迁到七品以上,那就别想了。

买来的,毕竟不是考上去的。

对于余令的到来,众人是开心的不得了。

没有所谓的老人排斥新人戏码,一上来就给一个下马威,对你甩一通脸色。

衙门的人对余令那是真的喜欢,余家送的煤,到如今还没烧完呢。

和余令关系好,今后去他家买煤还能便宜些,没必要干得罪人的活。

而且,余令是读书人,来了还能干活呢!

其实这不是根本,根本原因是衙门的人都知道余令和矿税监沈毅关系好。

而且余令还是一个总旗。

最新小说: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