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源一心中很不服气啊,秦衍今日所作之事可谓是旷古烁今古来罕有,毕竟,敢直接对使臣下手的人还真不多见。
更何况眼下大凤的局势并不好,吐蕃与草原都属于是先兵后礼,先都在边境驻扎了重兵这才派遣的使臣入大凤的。这样的情况下,按常理来说,大风这边压力应该很大才是。
因为稍有不慎,草原与吐蕃就可能大军压境直接对大凤造成威胁。大风久没有战事,在这种基调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克制与两国之间保持和平以免发生冲突。在接待使臣这事情上就应该谨慎才对,而不是像秦衍这样如此激进。
本以为秦衍的做法会迎来萧元武的高度不满,不曾想萧元武居然没有任何处罚,相反的还降旨为秦衍正名,这就让人难以捉摸眼下萧元武的具体想法了,这位帝王,自登基以来就没少搞出一些事情来,并非一个安稳的守城之君,他的想法还真让人很难揣度。
“咱们那位陛下可不是一个庸碌之辈,想当初他刚继位的时候就试图大刀阔斧的改革,若非是那群老臣以死相逼的阻拦,怕是咱们父子也不会被赶出上京,改革也不会失败。”
“眼下,他自已完全掌握了权力,想要做什么已无人可以阻拦,想来他必然是有自已的抱负的,所以说,他做什么都有可能。”
“我们就不要擅作主张了,那位大人与楚王殿下自会斟酌如何行事,我们只需跟着他们做便是。”
纪寿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他知晓萧元武并非一个庸碌之人,像他这样的君王其实是有自已的野心的。所以,他的一些行为与决策也绝不是寻常人能够看透的。
“爹,今天楚王殿下居然与魏王殿下意见相同啊,并没有站在秦衍的那一边,那会不会影响到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纪源一点点头,旋即表情又是一变的问道。
萧元武是这个态度,说明萧元武觉得秦衍的做法才符合他的心意。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阻拦秦衍的人反而不得萧元武的心意,这样一来的话,会不会让萧元武产生什么意见,好不容易萧瑀逐渐的露头了,这要是忽然刹车,纪源一总内心有些担心的。
毕竟来说,眼下他们父子唯一的依靠只剩下了萧瑀了,要是萧瑀因为此事而受到了影响,那么他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点你放心,就算是会让陛下感到一丝失望也无妨。须知,眼下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人只剩下了魏王与楚王二人而已,这一次楚王选择与魏王站队其实是有自已的考虑的。”
“他瞅不准萧元武对于此事会是一个什么态度,因此他不敢赌,与魏王选择一致就算是选的不合陛下心意,但两个儿子是一个选择,就算不满也是对两个人同时不满。如此一来,对于夺嫡影响便不大,这就是楚王殿下智慧的一面,因此我们无需为殿下担忧太多。”
纪寿还是一个明白人,对于整件事都看的十分的透彻,虽然说难免有些影响吧,但这影响并不是致命的,这就没有什么问题可言了
“原来如此,那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