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万万不能为了这么一些不学无术的人,破了这么一个成例,坏了规矩。”
胡惟庸选择继续硬刚,毫不退让。
他不会被皇帝所说的话所迷惑。
现在来看,这确实只是小范围的,只针对国子学一小部分学生的事。
可是,谁知不知道今后会涉及到更多的人,将这一个小口子,给直接撕成一个大窟窿
如今,皇帝是越来越不好对付了,很多事儿心里面门清。
尤其是对待众官员,那是极其的不信任,防备也特别的深。
这个时候看起来,只开了这么一个小口子。
可在今后,胡惟庸觉得很有可能,皇帝会让全部的吏员,都可以正常的升迁任免。
只要政绩合格的吏员,都能变成官员。
说真的,如果单单只是国子学里面,那些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人去当吏员,并让他们在今后做的好了能变成官员这点事儿。
对于他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怕就怕在今后,朱元璋会搞个规模化,扩大化。
而他也觉得,这事儿十有八九会是真的。
这等事皇帝干的出来,对于侵犯他们这些官员们的利益,朱元璋一直都是孜孜不倦。
“自古以来的成例”
朱元璋望着胡惟庸开了口,语调出现了一些变化。
“你小胡读书读的还是有些少啊。
还是说认为咱读书读的少,不明白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你这个自古以来,是从哪里来论的”
朱元璋这话一出,听到胡惟庸心里面一阵儿的腻歪。
好家伙,他居然被皇帝这个要饭子,放牛娃在学问上面鄙视了。
朝中的一些正经出身,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在这上面对他有一些鄙夷,那这事儿也算正常。
他也能理解,能接受。
可现在,却被公认的学问不怎么行的皇帝,在这上面来进行鄙夷。
这滋味,简直比班里面名列前十的人,被倒数第一鄙夷还要更加的难受。
当下胡惟庸就准备继续开口。
朱元璋却是在此时开了口,且目光从他身上移开,转向了站在胡惟庸稍后一点的一个人。
这人头发胡子都有些斑白,看上去年纪已然不小了。
似乎比刘伯温的年纪,还要大上一些。
这个时候朝堂之中,因为吏员成为官员这件事儿,可以说无数人的心神都被牵动,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注意力,看着这件事情的发展。
有的人是作壁上观,有的人是准备在接下来参与战斗。
而有的人,本身就已经是在战斗之中。
可这人却是个例外。
站在这里,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似乎对于朝堂之中所出现的这些纷争,一点儿都没有觉察到。
“汪相,你来说,这个是不是自古以来便有的”
朱元璋开了口,让此人就这个事儿来说上一说。
这人不是别的,乃是汪广洋,也就是如今的中书省右丞相。
汪广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老臣了。
属于开国之前,就跟着朱元璋干活的人。
而且,立下的功劳也不小。
在大明初开国之后,进行封爵之时,只有三个文人出身的被封了爵位。
其中最高的,自然便是李善长这个韩国公。
而后就是刘伯温汪广洋这两个伯爵。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汪广洋地位是很不低的。
立下的功劳也不小,朱元璋对他也同样是满含期待,想要他继续发光发热。
他在此之前,可以说是胡惟庸的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