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段儿关於老十二的记载,朱元璋都不敢给自己家妹子说。
只是听了一个老十二被朱允炆这么一个蠢货,给逼成了这个样子,自己家妹子就气的心绪不稳。
这要是把事情说得更为详细一些,自己妹子真要是被气出一个好歹,那这事儿可就不值了!
朱元璋心里面,对朱允炆也同样是气的血压为之飆升!
为了给他儘可能的铺路,让他能坐稳皇位,自己也干出来了太多太多的事儿。
比如,预感到身体快不行后,专门下詔书给各路藩王,让他们在自己去世后,不许来京师进行弔唁。
自己真就这般绝情,不想让儿子们,在自己百年之后和自己见最后一面,送最后一程吗
自然是想的。
可自己是皇帝,为了江山稳固,为了皇位顺利的延续,只能把亲情给捨弃,做出了这么一个不近人情的规定。
一方面,担心各个藩王在此时进京会搞事情,比如弄出类似玄武门的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去世,新皇帝登基,皇位交替之时,最是不稳定。
周边的那些国家,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搞事。
而自己的这些儿子们,有不少身处的位置都很重要,担负重任。
这个时候,他们若是要大规模的回京,很容易让边地等地变得更糟。
除此以外,还有更为隱私一点的考虑。
那就是不让自己当藩王的儿子们回京奔丧守孝,却让孙子回来。
一方面是权宜之计,让他们代父守孝,来尽一点孝道。
更为深层次的一些,比较隱私的想法则是。
自己的这些孙子们在京师,自己的那些儿子们,若是想要趁机作乱,都得掂量掂量。
毕竟他们的儿子都在京师待著,算是质子。
为了能让朱允炆顺利继位,自己是真的把自己所能考虑,所能做的都给做到了极致。
结果朱允炆这个畜生,他是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这份苦心孤诣。
刚一当皇帝,就给自己拉了一坨大的!
“老四也是在老十二被逼死之后,开始造的反。
而在此之前,朱允炆这边针对老四,也做了不少的小动作。
比如,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老四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並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也是这个事儿让咱觉得,老四是被朱允炆给被逼造反的。
毕竟依照老四的能力,还有在北平那边的威望。
老四一开始,若是真的想要造反,朱允炆想要轻易的完成这些事儿,可真没那么容易。
当时就会起兵反抗。
若说老四没有做相应的准备,那也不可能。
以老四的聪明机敏,以及朱允炆上台之后,就摆明车马往死里削藩的架势,老四这边要是没有一些什么准备才是怪事儿。
总不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吧
而在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一直到老四造反的这个过程里。
老四除了暗中做了一些准备,以防不测之外,还装了病。
请求朝廷,让那老四的几个在经世为咱守孝的儿子们回去,见他最后一面。
有人觉得不应该把高炽,高煦这几个老四的儿子们给放回去。
应当留在京师作为质子。
但朱允炆却听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那就是这个时候,应当把高煦高炽他们几个给放回去。
因为如此做,可以安老四的心,表明朝廷这边並没有要对老四削藩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