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面上虽在与二人商议,实则却不容拒绝。
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
“遵命!”
二人没有再喊“伯符”,他们也知道孙策现在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晚辈了。
而是孙家的新任家主。
家主不能回寿春做人质,只能他们俩回去。
他们不能拒绝家主的命令,否则便是自绝于家族。
二人之后,孙策情绪十分稳定。
面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吩咐身旁的周瑜道:
“公瑾,即刻去调兵,准备南下攻打会稽。”
“喏!”
周瑜领命而去。
……
……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份。
距离秋收已经不远,徐州这边全体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淮南战事。
而李翊这期间,又干了一件大事。
这日,他正在营旅之中,与关羽、牵招、徐盛、太史慈等军事高层开会。
大家全都在聚精会神,听取李翊军师的讲述。
所聊的内容,也无非是关于淮南战事的问题。
其中重点聊到了袁术的首府寿春。
此乃江淮第一大城,三国时期的重镇,易守难攻。
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所谓守江必守淮,想要保住江南,就必须保住淮河。
而寿春正对颍口,也就是颍水与淮河的交汇口。
只要挡住上游来敌,便可保江南无虞。
面对这样一座重镇,李翊主动征询了诸将的意见,要如何攻取。
在座也都是当世名将。
大家都清楚古代围城战有多费劲。
是以有不少人都提出了,先用野战歼灭袁术主力,之后寿春的攻城战便好打了。
其实真要围城,以徐州目前的实力,肯定是能够围下来的。
但大军在前线,每日所耗费的钱粮乃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翊当然是希望越早平定淮南越好。
“若是强攻寿春,诸公以为多久可定?”
诸将闻言,俱是一怔。
沉吟良久过后,还是关羽率先开口说道:
“少则一月,多则三月。”
这已经是一个极快的攻城速度了,尤其是面对寿春这种大城。
关羽敢这样说,都还是基于寿春之主是袁术,有他拖后腿。
才可能这么快。
牵招则显得更加稳重一些,他蹙起眉头,说道:
“寿春四面环水,有三条护城河。”
“城池坚固,极不易取。”
“听闻袁术在淮南广积粮草,寿春之粮可支一年之久。”
“若我徐州起大军征伐,不能下,必不能久持。”
“反为战事所累。”
牵招持悲观态度也能理解,毕竟这种举国动员的战事,不管是胜是负,最后都是伤筋动骨的。
李翊为了这场战事,已经准备了很久。
“我倒有一件东西,想要交给诸位将军。”
“或许此物能助我等在寿春攻城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诸将闻言,纷纷奇道:
“不知是何物?”
“好说,诸位且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