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闻讯以后,立即配合出兵,与沙摩柯两路夹击金旋。
荆襄九郡,目前马上就要被重归一统了!
……
话分两头,
就在诸葛亮努力完成荆州的再一同伟大事业之时,李翊同样在完成河北的彻底一统。
他在漳河大破司马懿主力,司马懿丢失魏郡,狼狈逃窜至河内。
李翊留张辽守魏郡,亲率大军,继续追击司马懿。
河内是司马懿的出生地,也是司马氏的龙兴之地。
当年司马卬随项羽灭秦时,受封殷王,就建都在河内。
至汉朝时,改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司马家族在河内传世四百年,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有多大。
汉末t0级的世家,就是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
这两家同为四世三公,
袁氏是门生故吏遍天下,政治声望天下第一。
而杨氏则是经学传承,帝师世家,有着非凡的文化影响力。
而河内司马氏,虽比不得袁氏、杨氏。
但他们作为军功起家的豪族,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的武力。
任何世家,都有自己的武装团体。
而河内司马氏尤以此为显,他们在河内的私人武装力量相当强大。
这也得益于曹魏的制度。
因为曹操对私人武装的管控相当宽松。
对于曹操而言,他一直奉行的是我控制他们的老大,那他们的小弟自然就是我的人了。
靠着这项优待,司马氏的武装力量得以在河内保留。
一定程度上讲,私人武装有时候战斗力比正规军还强。
毕竟他们要捍卫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司马懿逃到河内来,也是抱有这个想法。
到温县以后,族中掌事的乃是老四司马馗,以及老幺司马敏。
八兄弟号称司马八达,剩下五个兄弟都已被曹操带走,防止司马氏叛变。
司马懿将自己兵败,丢失魏郡的事向两位弟弟说了。
司马馗与司马敏听罢,皆是一惊。
司马馗当即劝说道:
“曹公迁关中钱粮、徙河洛之民,显弃吾族。”
“今复使吾辈为河北藩屏,徒耗宗族子弟耳!”
“不若举河内以归刘备,免得白白送族人丧命。”
幼弟司马敏当即驳斥道:
“伯达兄长尚在洛阳为质,吾兄弟五人皆仕曹魏。”
“若降齐,以曹公之秉性,必加害兄长。”
“今唯有死守耳!”
司马家族内部十分团结,他们秉持的兴旺法则就是人丁。
因为人一多,能够仕官的人就越多。
如此站队的机会也就越多,得到的政治资源自然也就越多。
历史上,
族长司马防,担任洛阳令、京兆尹,是绝对的保皇派,拥护献帝的人。
长兄司马朗,则是非常受曹操器重,直接担任了兖州刺史,丞相主簿。
老二司马懿不用多说,世子曹丕一党的人。
而老三司马孚呢
他被曹植征辟为了文学掾。
看着这个仕官列表,你就不难发现司马家族的人有多精。
如果汉朝缓过气来,他们就是扶汉的功臣。
如果曹魏代汉成功,他们便有从龙之功。
而最有机会继承曹魏政权的两个人——曹丕、曹植,司马家族都有押注。
后来曹植势颓,司马孚又升为了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
因为曹丕这人小心眼儿啊,睚眦必报。
司马氏是真的一点亏都不愿意吃。
对于一个如此精明的家族,他们内部自然产生了激烈争论。
要不要替曹魏挡枪,使宗族子弟奔赴战场,白白丧命。
而司马懿的一句话,瞬间令两兄弟如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