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在当年自然是很多人都看得懂《雷雨》。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是早就被忘记了。
因为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很多后来的文艺工作者,都在对经典做出自己的解读。
马寻对于原版的《黄金甲》,他是嗤之以鼻的!
甚至,马寻可以更直白的讲,他觉得张一谋就是一个混蛋!
这位张大导演,就是改掉了《雷雨》最精华的部分。
其实,我们也应该公允的来看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不要总是被这电影里的大凶给转移了注意力,这部电影里的美学是值得一看的。
服装方面,以马寻二十年的视角来说,这被奥斯卡提名了,至少说明很有水准。
确实,肉眼可见的华丽。
大金色的皇室服装,甚至,就连巩利这位国际影后的身上都遍布着金粉。
如此安排,确实是有寓意的。
那就是,皇家的生活实在是奢华至极。
但是,如果咱们的大导演能够再多给一些东西,比如一些对比。
那就太好了!
比如,皇家生活的奢靡跟百姓的疾苦之间……其实,只需要寥寥几个镜头也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的大导演并没有这么做。
他如此拍摄这些镜头,如此的突出皇室的奢靡,其实目的就一个。
就是给这权力的争夺来做背景板。
看看吧,只有在争权夺利之中获胜,才能继续享受这让人想象不到的奢靡生活!
好吧,马寻承认这是他自己的解读。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奢靡的镜头,这大金色做底,大红大紫做衬托的皇室景象,除了这种解读,也没有其他的了。
咱们就是说,还能如何解读呢
只能如此了,而且,对应的就是《雷雨》里周家的豪赊。
算是一种放大。
但还是那个问题,虽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拍摄出了美妙的画面。
就如同一座精美的楼阁,只可惜这是在空中悬着的。
不接地气!
因为没有下层的百姓给托着嘛。
我们从这部电影里看不到百姓的情况,自然就只能如此理解了。
事实上,真正要做个对比很难吗
不!
马寻记得二十年后有一部电影,那部电影还不是出自于科班大导演之手的。
但那部电影却做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安排,一个十分简单却又十分浓烈的对比。
那就是,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男主角终于将新鲜的荔枝送到了。
可这荔枝,仅仅是众多奇珍异果中的一小盘儿!
如此手法,堪称绝妙!
那么,我们的大导演难道连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转行导演都比不过吗
用不用心就在其中了。
而再来说说当年事。
比如,当年的《战争与和平》。
当好莱坞拍完之后,苏联人一看……苏卡不列!
于是,前苏联自己拍了一部,苏版《战争与和平》用了这个国家最好的导演最棒的演员,动用了三十万的部队……
为何要如此巨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