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9年就在乱哄哄的吵闹声中悄悄走到了尽头,转眼间到了1640年春。刚刚过完正月十五,还沉浸在胜利和新年喜庆气氛中的京城,就被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坏了兴致。
经锦衣卫北镇抚司查实,以金县兵工厂为首的11家民营兵工厂倒卖、盗卖违禁枪械弹药多年。以宁波九州商会为首的7家商会,勾结上述兵工厂走私违禁枪械弹药多年。现已人赃并获,不日押往京城受审。
此事一经披露,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多地民众纷纷跑到当地衙门请愿,要求严惩不贷。
以宁波和福州闹的动静最大,涉案的两户人家遭到民众围攻,多人死亡,多处住宅被焚毁。当地官府在事后的表现却很耐人寻味,打砸放火的人没有被拘捕,受害家庭也没受到保护。
消息一经传开,又有多地发生了类似事件。2月中旬,更有几户涉案家庭仓皇弃家逃亡,一路北上来到京城,光天化日之下跪在大理寺门口寻求庇护。老老少少近百口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哭声震天,场面很是悲凉。
更有意思的是围观民众里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三个集团,一部分同情者认为应按照大明律处置,在没有审理定罪之前不该牵扯家人。
一部分指责者觉得既然是家里人犯了这么大罪,家眷承受后果天经地义。还有一部分人是纯看热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倾向性。结果双方因为言语激烈发生了肢体冲突,愣是在大理寺门口打成了一片。
京城的官府反应速度还是比较快的,锦衣卫马上出动大批人马把围观民众驱散,又把这百十口子人带到了兵马司严加看管,然后上疏向皇帝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与初审结果。
皇城门口发生了这么大骚乱,就算锦衣卫不上疏皇帝也会知道,于是第二天清晨养心殿里再次人满为患,军政官员齐齐就坐,等着听皇帝的处理意见。
“周指挥,锦衣卫这次怕是要担责了!要我说那么多人就不该放进城,难道在城门巡检的人就这么没眼色?”
皇帝为什么突然召集群臣开御前会议,官员们心里基本都猜到了,然后就有人看着锦衣卫指挥使周嘉庆说风凉话了。
“袁总督,话可不能这么说。锦衣卫在京城负责治安不假,可也不能随随便便阻拦入城的百姓。他们都有身份牌,又不曾携带违禁品,也没有被通缉,守门的小旗该凭哪条律法不让人家入城啊?”
在眼皮子底下出了这样的骚乱,还惊动了圣驾,确实很让周嘉庆烦恼。可他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真听不得谁随随便便往锦衣卫脑袋上扣屎盆子。
尤其是看到发言者乃回京履职的南洋总督袁崇焕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半点面子也不想给,直接就反问了回去,
“虽然不能阻止其入城,也该看出他们的异样,加派人手跟随,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在马尼拉或者岘港断不会发生此种荒唐事,难不成今后谁都可以来闹上一闹,上达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