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成本,就拿步枪枪托举例。若是从滦州和邯郸工业集团购买,同等质量的成本要高出一倍不止。
产生这么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采购价格、机械设备成本、工人成本,但其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生产的灵活性。
工业集团的生产线都很大,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但除了全军大范围更换装备之外,平日里保养维护的零部件并不需要那么大产量。
这时候民营的兵工厂就有优势了,他们的规模比较小,有道是船小好调头,随时可以更改产品。有些时候兵部的采购量不足,他们还会从民间寻找相似的产品代为加工,总之一句话,永远不会让生产线和工人闲着。
如果将所有兵工厂全改由朝廷经营,臣以为陆军和海军每年的装备采购价格要上升一大截。这笔预算可不是小数目,孰轻孰重臣还算不太清楚。
其次,无商不奸不假,可商人为了赚钱也愿意付出更多。就拿手榴弹外壳和枪弹头来说,原本的材质都是优良铸铁和混合铅,后经山东一家民营兵工厂改良,混入了其它材料,不光保证使用效果,还降低了三成成本。
最后则是朝廷声誉。据臣所知,有些民营兵工厂是家族产业,为了增加产品种类卖房子卖地还贷了款,投入非常大,还指望能传给子孙后代。
如果禁止民间参与军工产业,这些兵工厂处置起来颇为难办。臣不知道该如何来补偿其多年投入,到时候恐又引来非议。”
听完了王徵和谭不明的意见,王家桢毫不犹豫的站到了对立面上。兵部经过军事改革早就丧失了指挥权,完全成了后勤部和武装部。
既然要为大明军队采购所有军械,那就必须熟知生产环节和采购成本,在这方面的细致程度是工业部、总参谋部所不及的。
他阐述的理由也正是从这方面出发,给在座的官员和皇帝简单算了笔账,比较了两种经营模式之间的差距。同时提出一个之前没人关注,却很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当初鼓励民间参与军工产业是朝廷的意思,现在禁止民间参与也是朝廷的决定。对皇帝和官员们来讲,这就是个政策的调整无可厚非。可具体到每个民间投资者来讲,可能就是人生大事了。
大部分民间经营者实际上都是很不错的,当初为了建造兵工厂多数都倾家荡产了,勒紧裤腰带全家甚至全族奋斗了十多年,结果一纸政令下来就不让干了。
损失了多少银子勉强可以算清楚,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投入的情感又该怎么计算呢?当初卖掉的土地、房产,现在还能不能原封不动的购买回来呢?如果有人不乐意,也要上京告御状,又该怎么解释、怎么判定呢?
这还真不是瞎操心,景阳皇帝对百姓一向比较宽容,对商人尤其优渥,坚决不许官府利用权力打压。
为此没少难为大理寺和刑部在新大明律上增加相应的律条,还一条一条的做出详细解释和判例,以公文的形式发到各州府县以供参考。
现在人家拿着大明律指着上面的律条来讲理了,接还是不接?接了,杨涟、左光斗、真宪时都得傻眼,根本没法解释。
不接,只要朝廷敢做初一,地方官府就敢做十五,从此以后新大明律等同于废纸。所以不管接不接,都是给皇帝添麻烦,毕竟最终这个矛盾还得送到御前拍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