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接过那件几乎看不出原样的小衣服,心中一阵酸楚。他这才明白,母亲珍藏的不仅是物件本身,更是附着其上的记忆与情感。
“妈,我懂。”他轻声说,“但我们现在有能力给下一代更好的了,不是吗?”
李玉梅沉默良久,终于点点头:“妈知道了。”
然而理解归理解,习惯却难改。李玉梅依然坚持着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待食物的态度。
她总是做很多饭菜,吃不完就放冰箱,下一顿再热了吃,再吃不完就再热,如此循环,直到吃完为止。有时一道菜能反复热上两天。
小雨从小肠胃就不太好,吃不了反复加热的食物。起初她勉强自己吃,结果经常胃不舒服。后来她试着只吃新做的饭菜,李玉梅见状就不高兴。
“这么浪费怎么行?你知道以前多少人吃不饱饭吗?”
“妈,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小雨试图解释。
“怎么不好?我吃了一辈子,不也好好地把浩浩拉扯大了?”
这样的对话反复上演,婆媳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一天晚上,李玉梅又热了中午的剩菜,其中一道青菜已经热了三次,颜色都变了。小雨看着那盘菜,迟迟没有动筷。
“吃啊,”李玉梅催促道,“这么好的菜,别浪费了。”
小雨勉强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味同嚼蜡。她看着满桌的剩菜,再看看李玉梅期待的眼神,突然放下筷子,跑回房间,关上了门。
陈浩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九点。推开卧室门,看见小雨坐在床边哭泣,女儿小曦在她怀里不安地扭动。
“又怎么了?”
小雨抬起泪眼:“浩浩,我实在受不了了。妈今天又热了三天前的剩菜,非要我吃。我吃不下,她就说我看不起她,说我浪费...”
陈浩长叹一声,坐在妻子身边。这不是第一次了,他劝过母亲多次,但母亲总是不听。
“我知道妈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小雨抽泣着,“我尊重她的习惯,但她能不能也尊重一下我的生活习惯?我不是嫌弃她,是真的吃不了那些...”
陈浩轻轻拍着妻子的背,目光落在窗外。夜色渐深,路灯在街上投下昏黄的光晕。他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把新鲜的饭菜留给他,自己吃剩下的。有一次他发烧,什么也吃不下,母亲急得团团转,最后徒步走了五里路,去镇上给他买一碗馄饨。
那是他记忆中最好吃的一碗馄饨,热气腾腾,鲜美无比。母亲坐在对面,看着他狼吞虎咽,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
“浩浩,”小雨的声音打断他的回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怕我会抑郁。为了孩子,也为了我自己...我们搬出去住吧。”
陈浩怔住了。搬出去?留下母亲一个人?
那一夜,陈浩辗转难眠。一边是妻子的泪水,一边是母亲孤单的身影,他该如何选择?
第二天清晨,陈浩早早起床,看见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她背影佝偻,白发比记忆中又多了不少。
“妈。”他轻声唤道。
李玉梅回过头,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疲惫:“起来了?早饭马上好。”
“妈,别忙了,坐下聊聊。”
母子二人坐在餐桌旁,陈浩斟酌着开口:“妈,我和小雨...打算暂时搬出去住。”
李玉梅愣住了,手里的勺子“啪”地掉在桌上:“搬出去?为什么?”
“小雨她...吃不惯剩饭,你又坚持要做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