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倒是认识,上下文联系起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柳晏荷也搞不明白,只能歪着小脑袋:“铁锤哥,这是什么啊?”
“可能是什么古籍吧,上面的楷书在魏晋时期比较流行。”李铁锤道。
“呀,这还真是古董啊!”柳晏荷本来以为五十块钱吃亏了,现在一听说五十块钱买了张魏晋时期的绸缎,顿时兴奋了起来。
李铁锤拿着那张绸缎,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了。
这绸缎上明显涂有防腐烂的药水,要不然早就泯灭在沧桑的岁月中了。
还特别藏在了珍贵的佛像中,足以说明这玩意的贵重。
只花了五十块钱就买到如此贵重的东西....那只能说明李铁锤捡漏了!
这很明显违反了咱李铁锤做人的原则。
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李铁锤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不卖。
只要不卖,就等于没有挣钱。
就不存在捡漏一说了。
机智如我李铁锤!
柳晏荷也赞同李铁锤的观点,如此贵重的东西,要是流落到海外,那就太可惜了。
这年月人心浮动,很多贩子都开始打起了古董的主意,他们把国内的古董倒卖到港城,甚至是海外,赚得盆满钵满。
等到了后世,摇身一变,变成了古董专家,文物保护者,简直是无耻至极。
古绸缎不卖,但是还是得搞清楚上面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嫂在大学里工作,那里面有很多老教授,应该认识。”柳晏荷出了个主意。
“这样吧,我找个照相机,把绸缎上的字拍下来,洗成照片交给大嫂。”
李铁锤担心绸缎风化了,找来了照相机,拍了照,委托大嫂帮忙找人辨认上面的字迹。
忙完这些事儿,第二天一大早,李铁锤和柳晏荷扛着大包小包,登上了前往辽省的火车。
此时,拿了爆裂子弹图纸的李云山,出现在了羊城的一座大院里。
大院的围墙由灰色的石块砌成,围墙上方,青瓦排列整齐,宛如岁月的鳞片,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古朴的光芒。
庭院中,石板的缝隙间长出了嫩绿的青苔,为这古朴的大院增添了一抹生机。庭院的角落里,摆放着几盆盛开的菊花。
这大院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农家大院,除了大院的四周遍布全副武装的卫兵。
一向喜欢耍混不吝的李云山此时站得笔挺。
一个身穿老式将服的老人坐在藤条椅子上,拿起了那张子弹图纸。
“云山,你的意思是,这种子弹可以打飞机?”
“报告老团长,拖拉机手同志是这么讲的!”
老人端起茅台酒痛饮了一杯。
他也不用酒菜,就这么干饮,脸上却浮现出惬意的表情。
李云山目光落在角落里,那里堆满了酒瓶子,从最便宜的二锅头到外销的茅台酒都有。
老团长这阵子酒瘾又大了。
李云山担心老团长的身体,想要劝说两句,想了想又闭上了嘴巴。
在解放前,队伍曾经发布过一条禁酒令,不让大家喝酒。但是唯有一人可以例外,就是老团长。
因为老团长可以打仗喝酒两不误。
当然了,老团长也给自己立下了“三不喝”的规矩:打仗前不喝酒,打仗时不喝酒,打败仗不喝酒。
“拖拉机手?有点意思,你给我讲讲...”老人放下酒杯,笑着问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