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反复研究千里眼雷达的安装流程和调试细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出发那天,整个内江所的人都来为他们送行。
李铁锤和团队成员们在众人的注视下,带着满满的信心和使命感,踏上了前往112厂的征程。
112厂在1920年有个名字叫做满洲航空株式会社。
112厂在1946年有个名字叫做空军第三十八厂。
112厂在解放后有好几个名字:鲁班战队第五中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国营112厂、国营松陵机械厂、国营松陵机械公司.....等。
这些名字中,可能有一个最为人熟知: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也就是传说中的沈飞。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沈飞从修理老毛子螺旋桨飞机,研制米格-15喷气式飞机的副油箱,并进行了小批量生产起家,随后开始上大基建,一步步成为国内一流的战斗机制造厂。
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
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
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
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
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
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
......
可以说,沈飞就是国内歼击机的摇篮,是航空人心中的圣地。
李铁锤虽然算不上航空人,对于沈飞依然心存敬意。
坐在运输机里,李铁锤就在打量下面的厂区,只见那一片广阔的区域内,厂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各种大型设备和运输车辆在其间穿梭往来,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运输机在颠簸中落了地,李铁锤和团队成员们整理好行装,依次走下飞机。
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感受到了沈飞独特的气息,那是一种浓厚的工业氛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前来迎接他们的是沈飞的几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双方热情地握手寒暄。“欢迎你们来到沈飞,千里眼雷达的到来,对我们歼-8项目来说是如虎添翼啊!”沈飞的一位领导笑着说道。
李铁锤连忙回应:“我们也很荣幸能参与到这个重要的项目中来,希望我们双方能够密切配合,让千里眼雷达完美地安装在歼-8上。”
随后,在沈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李铁锤一行人来到了专门为此次雷达安装设立的工作区域。
此时生产车间内已经聚了不少领导,看着他们身上的制服和肩膀上肩章,李铁锤知道这是上面来的同志。
沈飞的领导为双方做了介绍。
“这位是内江所的李专家。”
“这位是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的杨副部长。”
看着那位中年领导,李铁锤稍稍吃惊,部里面竟然派了一位副部长亲自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