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铺垫,最终都汇聚、升华于那早已震撼过他们的十字箴言——“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刻,这十字不再是孤悬的断金之音,而是有了血肉根基、有了精神脉络的完璧之章!
刹那间,水榭内众人心神剧震!
这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气度,竟不自觉的代入了与他们所知的国公爷贾玌的经历与日常,严丝合缝地重叠起来!
他们仿佛亲眼看见:
“小筑暂高枕”——国公爷挥师北上收复故土,而后又不顾身险南下江南救驾护国、终于奉天殿上“弑王归剑”,主动卸下滔天权柄后,在这辽国公府中,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短暂休憩的写照吗?
“忧时旧有盟”——岂非暗合了他与当今圣上君臣相得、共扶社稷于危难之际的肝胆相照?那份忧国忧时的赤诚,早已刻入骨髓!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眼前立刻浮现出辽国公府书房内、花厅中,国公爷与心腹部将、谋士们煮酒论道、剖析天下军机的景象。那份挥斥方遒、运筹帷幄的气度,是刻在骨子里的!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更是国公府日常最真实的剪影!书房内,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兵书战策、舆图奏报,即便深藏功名,依旧心怀天下的明证!
而那柄曾饮尽叛王血、如今静静悬于书房壁上的宝剑,在星夜微光下散发着凛然寒芒,无声诉说着主人虽处“小筑”,然枕戈待旦,从未懈怠!
这一切的铺垫,所有的文韬武略、忧国忧民、藏锋敛锐与枕戈待旦,最终都指向那十字真言——
“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十字,不再仅仅是诗中的结句,它化作了国公爷贾玌一生的注脚!
是他南下救驾、血战平叛、剑定奉天殿时,心中所持的信念!
是他功成身退、深藏功名,却依旧在辽国公府内日日研读兵书、关注海疆局势的动力源泉!
是他不求爵禄显赫,唯愿四海升平、万民安泰的毕生宏愿!
水榭之内,落针可闻。
“国公......”贾元春的称呼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仿佛在呼唤一个超越爵位的存在,“此诗......字字珠玑,句句肺腑,非大忠大勇、心怀天下者不能言!其意已明,其志已彰。然.....”
她微微一顿,凤眸中带着探询与一种近乎渴求的光芒,“本宫尚有一问,恳请国公解惑!”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贾玌身上。
贾元春的声音清越,带着认真:“此等承载国公毕生宏愿、赤胆忠魂之诗篇,可有名目?其名为何?”
一首无名的诗,终究少了份归属与重量。
而一首承载着如此份量、注定要传诵天下的诗,岂能无名?
贾玌迎上贾元春的目光,那眼眸中,方才诵诗时的激昂已然沉淀,复归于一泓深潭般的平静。
他微微躬身,声音沉稳,没有丝毫犹豫,仿佛那个名字早已镌刻于心:
“回禀娘娘。此诗,乃贾玌借前贤之句,浇胸中块垒,明心之所向。其名——韬钤深处”
“——韬钤深处——”
一边念叨着,贾元春缓缓从凤座上站起,凤眸中早已蓄满晶莹的泪水,目光穿越众人,紧紧锁在那身姿挺立的身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