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利益最大化(3 / 4)

这些猪不仅供应给各大单位,剩下的还能给村里人享用。虽然数量不多,还不能敞开了供应,但足以确保村民们每个大集都能够吃上一回猪肉。

如今,村民们购买猪肉已无需肉票,这一变化无疑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

当然,外人没票是买不到的,这只是本村村民们的一个福利。

若非受制于养猪饲料的供应限制,刘家庄的养猪业必将持续壮大。

他们的远大目标之一,便是让村民的餐桌上每餐都能有肉类的陪伴。

针对这一问题,刘之野与刘元海等三位大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他们看来,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何地,饮食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尽管刘家庄经济繁荣,但仅有财富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物质条件的跟进同样重要,而当下,人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顿顿有肉吃。

养殖业是粮食消耗的大户,然而在这个粮食紧缺的时代,人们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保障,又怎么可能有余粮来喂养猪呢?

刘家庄的粮食供应日趋紧张,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粮食问题愈发严重。

除了“京西稻”这一经济作物还能勉强维持销售外,其他粮食作物几乎全部用于自给自足,粮食问题也因此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对此现象,刘之野等人其实也早有预料,这就是开启工业化后的必然结果。

全村本地人口接近一万三千人,其中超过四千人在各类工厂和企业中辛勤工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成为了工人。

此外,还有一万余名外来务工和学习人员,他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村里剩下的人口除了老人孩子们,只有不到一半的劳动力,这些人要就要靠种植粮食,养活这么多人口,这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引入了肥料和机械化,使得农业生产焕然一新,但这一切似乎仍然难以与村里迅猛发展的工业相抗衡。

要解决粮食问题,大农业生产是必由之路。然而,刘家庄的地理环境却极为不利,周边多为山区,平原稀缺,且正逐渐被大规模的“大棚”种植所侵占。

粮食短缺之际,明智之举在于转向肉类、鱼类食品,以此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依赖。

这不仅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

话又说回来了,归根结底就是,必须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猪、羊、鸡等家畜的出栏率。

“咱们村的好地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已被开垦殆尽。

剩下的土地大多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灌溉条件极为不便,只能靠天儿吃饭。

此外,这些土地分布零散,东一块西一块,极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三大爷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元海皱起了眉头,似乎刘之野的想法有些不以为然,毕竟伦种地还是他们这些老农专业。

但刘之野却满怀信心地继续说道:“三大爷,我觉得我们的思路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其实,丘陵地带并非不能种植庄稼,咱们就种抗旱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红薯、土豆、大豆这些高产量作物。

关键在于化肥的供应要及时跟上,加上抽水浇地,这产量未必就会低。”

众人纷纷点头,一致认同这是个好主意。这些农作物虽然属于粗粮,但在养殖业中却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玉米杆、地瓜叶等也不会浪费,还可以作为青储伺料使用。红薯晒成干,极易保存,人畜皆可食用。

此外,红薯、大豆和土豆不仅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的代表。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们制成的粉条。

这些粉条,晶莹剔透,口感爽滑,是北方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最新小说: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拒绝攻略影帝后咸鱼爆红 我家侧妃是专宠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