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发展工业(3 / 4)

首先,工业部的一位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家庄的五金厂投产,不仅预示着……也代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仅代表工业部,……”

三大爷刘元海,也代表刘家庄向到来的各位嘉宾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随后的发言中,他回顾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展望了五金厂未来的美好前景,并表达了对所有人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庆典的喧嚣渐渐散去,只剩下那位工业部领导与一群期待的目光。

他毫不犹豫地拉动闸刀,电流如同生命之泉,瞬间涌入了各车间的机床设备。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五金厂”正式宣告投产。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段传奇的起点。

之后,在厂长吴有福的引领下,众人簇拥着领导们和合作单位的贵宾们,一同踏入了“刘家庄五金厂”的各个车间。

此时,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整个工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吴有福,38岁,一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专家,经过刘之野的不懈努力和多方托关系,才终于将他请来厂里担任厂长。

此人真是技术大拿,日占期间,就在东北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五金工厂里担任技术工人。

凭借聪明好学,他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新中华夏成立后,他又进入一家军工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领导才能,迅速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和车间主任。

吴有福满怀激情地向众人介绍着他们厂的现状:“我们的工厂一期工程占地广阔,约200亩,拥有五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专注于生产不同种类的五金产品。”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仿佛未来的辉煌已经触手可及。

工业部的领导微笑着点头,他问道:“你们厂目前有多少员工?”

吴有福毫不犹豫地列出了工厂的人员构成:“一线生产工人超过五百人,厂办人员三十二名,技术与工程团队二十人,保卫科十八人,后勤处四十人。”他的话语简洁而清晰,仿佛一幅工厂的组织架构图在听者脑海中浮现。

领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赞叹道:“不简单啊,你们团队竟然还有工程师,真是难得。能告诉我他们都是什么学历背景吗?”

吴有福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工厂的人员构成:“一线工人都是本地人,他们大多完成了小学教育,有些还参加了夜校教育培训。厂办人员则至少拥有初中学历,而技术员和工程师更是来自专科学校或大学。”

一位随行的嘉宾闻言,不由地惊讶地道:“嚯!你们厂竟然还有这么多大学生,我们这两千多人的企业都没几个……”他不敢置信的说道。

三大爷乐呵呵地回应赵处长:“赵处,这些大学生多半都是咱村出去的娃,村里考上理工大的基本都在这里了。”

“那也了不起啊,宁愿放弃外面的优厚待遇,回乡造福乡邻,可不是一般人能下地决心的,你们村的教育好啊!”这位赵处长摇摇头,感慨地道,大学生可是香饽饽,走到哪都会有人捧着。

领导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刘家庄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好奇地问道:“刘书记,听说近年来你们刘家庄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非常大,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刘元海简明扼要地汇报道:“领导,刘家庄的教育情况如下:已毕业大学生十一人,在读大学生三十六人,高中生三百二十三人,中专生两百五十六人,初中生一千两百多,小学生一千五百。”

领导听到这个数据,顿时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问道:“这数据准确吗?一个农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有些不敢置信,越了解刘家庄,越让他吃惊。

据他所知,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县,有着几十万人口,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也没有这么多。

刘家庄的教育事业投入巨大,且逐年递增,这一事实让领导深感震撼。

当领导得知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400元,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后,他终于对刘家庄的教育成果刮目相看,也相信了这个数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刘家庄,成年人们多年来一直接受着不间断的扫盲教育和夜校培训。

最新小说: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拒绝攻略影帝后咸鱼爆红 我家侧妃是专宠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