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激荡1979! > 第352章 拜见岳母大人

第352章 拜见岳母大人(2 / 5)

快餐和机场,绝配!

魏明一行人乘坐的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直达法兰克福的航班,飞机上,起飞前,香港三联书店的潘耀明给魏明介绍了一位老者。

“这位是刘以鬯先生,跟我们同行。”

潘耀明还要进一步介绍刘以鬯,但他没想到魏明竟然认识刘老。

“您好,”魏明跟这个头发有些白的老头握了握手,“我看过您的《酒徒》和《对倒》。”

刘以鬯哈哈一笑:“我的书不畅销的,读着也不如金庸小说流畅放松,没想到你竟然喜欢读。”

魏明:“倒也谈不上喜欢。”

刘以鬯一愣,旁边的潘耀明也呆住了,刚要找补两句。

魏明继续道:“我的目的比较功利,为了尽快了解香港,创作香港相关的剧本和歌曲,所以有段时间大量阅读了香港的文学作品,而香港哪有什么真正的文学啊,刘以鬯作品除外。”

魏明这话评价算是相当高了,香港是文化沙漠,这话不假,所以底蕴不足,通俗文学盛行,这方面以金庸为代表。

而搞严肃文学的就少多了,在香港严肃文学领域能够跟选一个跟金庸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刘以鬯了。

他被誉为“香港文坛教父”,其中《酒徒》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王家卫是他的铁杆拥趸,受他的作品影响很深。

什么《样年华》《2046》,就像是影像化的刘以鬯作品。

这也是魏明谈不上多么喜欢的原因,因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懂。

魏明说的坦诚,刘以鬯并不生气,他也表达了对魏明作品的看法。

“我最喜欢的就是你最新的那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虚虚实实,就像是青春一样。”这部小说在《十月》发布不久就被《文汇报》转载了,香港也能看到。

这时飞机起飞,潘耀明为了方便大陆香港两位文坛老少聊天,特意换了位置,让他们俩坐在一起。

潘耀明这位三联书店的业务主任后来加盟明报,担任《明报月刊》的总编辑,也是香港文学的重要推动者。

刘以鬯是魔都人,雪姐的老乡,建国前在魔都就开始写作了,只是当时籍籍无名,来到香港后才终成大器。

他的作品引入了很多西方的写作技法,对魏明了解西方作家格局很有帮助,魏明也会跟他讲讲最近大陆有什么冒头的新作家,一老一少乐呵呵聊了一路。

因为是德国的航空公司,魏明提前吃到了德国香肠,喝到了德国啤酒。

德国是香肠之国,种类繁多,吃法各异,他们吃到的是经典的烤肠配面包,再挤点芥末酱。

肠是牛肉肠,没有膻腥味,而且肉料十足,无肉不欢的魏明吃得很开心,还寻思着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呢。

因为时差的缘故,他们中午出发,历时12个小时,抵达西德法兰克福的时候才刚刚天黑。

法兰克福机场很大,据说是欧洲第三大机场,仅次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和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这里也是德国最大的客运和货运枢纽。

飞机降落前魏明一行人可以看到机场上密密麻麻的飞机,魏红哇了一声,简直太壮观了,大家都渴望祖国有朝一日能有这么大的机场,这么多的飞机。

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家既兴奋又忐忑,魏明让小红紧紧跟着自己。

这里人很多,比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多,有不少都是来参加书展的出版人或者文化界人士。

落地后领队刘副局长先是在机场兑换了一些联邦德国马克,魏明赶紧跟上,他这次没想着国家的钱,所以自己也兑了一些。

结果刘副局长尴尬的发现,魏明一个人兑的马克比他们一队人的总和都多,这小子太有钱了!

现在1美元大概相当于2.5马克,魏明先兑了一万马克,还剩了一些美元以备不时之需。

出来的时候有大使馆的文化专员举着牌子接他们,中国和西德在70年代已经建交了。

“麦克同志你好。”刘杲副局长跟来接机的大使馆专员握了握手,显然早就认识,这不是外国名字,人家就姓麦名克,英文名ike。

麦克一一跟大家认识了一下,见到魏明尤为激动,身在国外却总能听到一位同胞的辉煌成绩,那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最新小说: 上门王婿叶凡 叶凡唐若雪王婿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 华娱:从飞轮海开始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 拯救后,她们赖上我了 离婚后,霸总每天哭唧唧 徒儿你无敌了 威霸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