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天佑的档案袋并不厚,就是比较正常的调查过程。
由于经过同学和其他老师的旁证确认,他在日常课余时间和徐柳及陆小霜并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也就没有被重点谈话。
档案袋的第一份资料是樊天佑的户籍资料,上面是一些基础信息。
樊天佑不是宏城本地人,而是来自一个叫做长风岭的地方,周奕从没听过这个地方,但这名字应该是个山区。
山区出来能到这个程度,完全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
但山区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户籍资料非常简陋,上面并没有关于他家庭关系人的具体信息。
第二份是学校提供的教职员资料,上面有樊天佑比较详细的履历。
他是六四年生人,八五年考入了宏大的会计学院,八九年顺利本科毕业。
然后八九年就出国了,去了一所周奕没听过的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料上写的具体入学时间是八九年的八月到九四年的六月。
九四年下半年回国后,他入职宏大,聘用头衔是讲师。
仅仅三年不到,也就是今年年初,他成功晋升为了副教授。
周奕不懂学术上那套体系,但还是能明白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不过这不是重点,说不定人家确实是学术水平过硬,或者有贵人相助。
第三份就是樊天佑的问话记录。
民警先是问了他对于徐柳的看法,他的回答和大部分任课老师的都差不多,人比较聪明,但心思不在学习上,比较可惜。
不过他也坦言,国内和国外不同,国内很多学生学习最努力的时候是高中,考上大学之后不少人的心态是能毕业就行。
所以他很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选择。
当被问到对陆小霜的印象时,樊天佑的回答和上一世几乎一样,上进、努力、好学、朴素。
在宏大不算最优秀的那类学生,但属于是老师都很喜欢的这类。
接着他还提到了一个和上一世不太一样的看法,就是说陆小霜同学这两个月似乎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这点刚好符合周奕的出现带来的变化。
然后,专案组民警让他具体说明一下从四月二十八号晚上开始,到四月月三十号为止这段时间里面,具体都在哪里,在做什么,是否有人可以证明。
这也是所有人接受调查时必然会被问的问题。
上一世,这个时间区间是五月三号到六号。
其实相对来说,上一世的不在场证明提供起来,要更复杂一些。
因为上一世陆小霜是五月三号下课后失踪的,当天是周五,后面两天就是双休日,六号周一发现了尸块。
所以中间的双休日是不用上学和上班的,不少人都有外出安排,而人一旦动起来,那想要确认所有行为轨迹的真实性难度就很大了。
包括这一世也是一样,有些人总会有一段时间是独处的,或者在某个环境里存在感较低,比方说某人说自己晚上一个人去篮球场附近看人打球去了,但未必会有人留意到这个人,那也就没办法提供完全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了。
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按照逻辑来去分析合理性了。
比如说独处的时间比较短,没有超过两个小时,也没有连续性的出现独处时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在其他人眼前刷一下存在感,然后就又不见了,这是为了防止凶手故意卡时间来制造自己不在场证明的“目击者”。
至于为什么有跨度的短时间独处可以排除嫌疑。
是因为本身整个犯罪过程比较复杂,犯罪时长又很长,尤其是省城派来支援的王尧法医,在一千多块尸块里,取了一百多块,然后利用带来的最先进的高倍显微镜进行微生物观察,最终提出了一个参考结论。
就是这一百多块样本,每一块被观测的时候都被标记了搜查发现的时间,然后王尧记录下每一块样本的微生物滋生指数,最后根据发现时间做排序,发现是一条相对有规律的曲线。
也就是说,发现时间和微生物滋生数量形成了一个正比,而且波动区间也在合理范围内。
王尧还做了很多专业上的理论,听得很多人都云里雾里,不明觉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