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要做的,是通过心理战术放大大梁使臣的决策负担,同时隐藏己方多胜逻辑。
就比如现在,她和大梁使臣要争夺的是那最后一枚白玉,也是最后一条人命。
谁赢了,那就比另一方高了一头。
如果要共赢的话……林知清眯了眯眼睛。
她看向大梁使臣,主动开口:
“使臣大人,来者是客,这一次还是由你先选。”
她特意咬重了“来者是客”这几个字的音。
大梁使臣如梦如醒,主动权到了林知清手里!
只剩下两个木盒,现在谁先选,选到了黑玉,就得承受更大的压力。
林知清是什么时候获得那条附加规则的掌握权的?
大梁使臣双腿并拢,身体紧绷。
什么时候?
林知清也在想这个问题。
当然是她同陆淮刻意将大梁使臣目光引到最右侧盒子之时。
这个举动是林知清深思熟虑的结果。
她知道附加规则很重要,掌握附加规则便站在了心理博弈高处。
所以处处示弱,让大梁使臣产生了轻敌心理。
而后,她刻意与陆淮有一个眼神往来,给大梁使臣创造出了一个假象,那就是最右侧的盒子一定是白玉!
但在盒子打开之前,不管是林志清还是陆淮,都不知道盒子里的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所以,这也叫作薛定谔的玉。
而且,看是其次的,陆淮最主要的目的一定是给林知清规避错误答案。
他留下的印记才是真正重要的。
但在大梁使臣的角度,陆淮同林知清的互动本就处处可疑,所以他上钩了。
他主动与林知清争夺首次选择木盒的机会。
殊不知,从他选择先开木盒开始,附加规则便已经归于林知清了。
林知清连续两轮选择后选,都是将压力压到了大梁使臣身上。
最可惜的是,大梁使臣走了狗屎运,还真打开了装着白玉的木盒。
林知清略微有些失落。
倘若大梁使臣打开的是黑玉,那么她接下来要做的事上一轮就可以做了。
与此同时,大梁使臣也反应了过来。
他胸口微微起伏,指着林知清开口道:“你使诈!?”
林知清调动面部肌肉,做出了一个委屈的表情:
“使臣大人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林青山也皱起眉头:“清丫头一没有偷看,二没有犯规,怎么就使诈了?”
他这一开口,后头的人纷纷附和了起来。
“就是就是,你们大梁的人玩不起,想耍赖?”
“林二小姐方才处处相让,怎么就使诈了?”
“输不起,丢人!”
林泱泱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要脸!”
“你,你们……”听到这些话,大梁使臣咬牙。
他张口就要说出陆淮同林知清方才的小动作。
可话到嘴边,又忍不住咽了下去。
事后诸葛亮又能怎么样呢?
方才是他自己提出先选的,第一轮又选到了白玉。
即便大盛方做了小动作,他的利益也没有被损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