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大明是最绝望的。
因为等待着他们的,除了官府的照常征收赋税外,还有缙绅和商户的囤积粮食,高价卖米。
百姓哪里熬得过?
李老汉踉跄着起身,抬眼扫过面前干裂的土壤,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去的。
然而第三天清晨,一阵喧闹声惊醒了李老汉。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门,看到村口停着十几辆大车,上面堆满了粮食。
“朝廷救济粮到了!”
王铁匠兴奋地跑过来。
“是集体生产试点县调拨过来的!听说他们建了粮仓,往后年年有储备!”
“饿不死了,饿不死了!”
老铁匠激动的直哆嗦。
李老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让他震惊的是,随行的民部官吏宣布,这些粮食不是施舍,而是集体生产体系下的互助调剂,等他们丰收后再慢慢偿还即可。
“这......这就是一家人吗?”
李老汉颤抖着接过粮食,泪水模糊了视线。
他想起自己之前对集体生产的种种质疑,忽然觉得羞愧难当。
同样的一幕也在山西上演。
当救济粮车队驶入陈二狗的村子时,这个曾经最激烈的反对者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咱这个头,是给红袍军磕的,也是给支援咱粮食的试点县磕的。”
中年汉子抱着分到的粮食红了眼眶,咬着牙砰砰磕头。
他是闹腾的最厉害的,但也是真知道在粮荒的时候,别人拿粮食支援自己的珍贵。
这哪里是粮食,这是命!
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这头,他磕的起!
那些曾经跟着他反对集体生产的村民,此刻也都沉默不语,眼神中充满了悔恨和感激。
平原县很快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讨论灾后重建和生产安排。
让李老汉惊讶的是,这次会上,县里居然让大家投票选举生产带头人。
“我......我选王铁匠!”
李老汉第一个举手。
“他为人公道,又有力气!”
现在是当真在想着集体生产,有力气可不就是种地的好手吗。
其他人也纷纷提名自己信任的人选。
经过几轮投票,王铁匠和李秀兰等五人被选为产队的负责人。
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感受到百姓的意见如此重要。
“老李,你看......”
王铁匠激动地拉着李老汉的手。
“咱们老百姓也能当家作主了!”
一个产队,管着几百上千亩地呢,以往得多大的官才能管这么多土地啊?
李老汉重重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集体生产好,能搞!”
一名夜不收站在一旁,飞速记录着一切,旋即纵马奔驰。
另一边,民部官吏正在筹划更宏大的蓝图。
数十名登州府大小官吏汇聚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沿着几条红线移动。
“按照里长的设想,铁路从这里铺设到港口,水泥道路连接各县......”
民部在登州府的负责人卫书对身边的同僚们讲解着。
“三年内,我们要让北方的百姓也能吃到岭南的鲜荔枝!”
他不仅出任民部官吏,更是之前多次跟随魏总工在天工院参与过火车和道路修筑。
年轻的官吏惊讶开口。
“这么短的事件,这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
卫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