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行去,经过一片灌木地带,却见许多人都在此处挖那沉甸甸的黄泥。
这又是为何?
不仅挖。
他们还在路边停了怪模怪样的独轮小车。
这车前方有一个大斗,看起来颇能装些物品,底下却只有一个轮子,两只把手,可见工匠用料极为俭省。
“只一只轮子推起来不会歪吗?便是要省些木料,也不该是在这种地方。”
弟子中便有人喃喃。
但他们谨记师傅教诲,此刻虽有疑惑,却并不随意下妄言,只是又停在路边多看了会儿。
只见其中一个黑瘦的妇人挑着两担黄泥,赤脚踽踽前行,而后再将黄泥倒进那斗车之中。
还有一同挖泥的妇人问她:“春,你还来么?”
那妇人摇头:“不来了,我这已是第二车泥,也买不起许多煤粉,俭省些够用了。”
说话间,她用一根葛藤牢牢缠缚两只车把,然后挂在自己的脖颈,向两肩绕后。
身子倒转,两手向后,竟是直接拖拽着那独轮车向前行走。
众人大惊!
这独轮车抬了满满一车黄泥,这妇人竟也能推动!
而且……
“只少了一个轮子,怎么看起来竟这样便捷?”
他们这路非官道驰道,只是乡野小路!双轮车行走没有车辙的话,定然是磨损严重,且吃力十分难用。
可这独轮车,却真真是妙想了!
只是这个深秋时节,他们挖这许多黄泥,莫非是想将屋子糊得更不透风些吗?
众人不由自主地簇拥着老师向前行去,那妇人察觉有人跟着,回头见是一群穿着细布衣裳的人,便知对方身份尊贵,却又不是官。
于是只微微侧身,往这乡野小路的边缘走。
年迈的老者缓缓抬手,止住了弟子们的脚步,此刻向前招呼:
“这位老妇,我等是前来求学的,看此地人人都在挖黄泥,不知却是为何?”
那妇人听着他这有些拗口的言语,此刻只喘口气:“咱们王后叫人来推广这煤饼,有钱的便直接买蜂窝煤。”
“像我家这样穷苦的,可直接买煤粉自己和。”
“若是连煤粉也买不起,五车黄泥可以换一车煤粉。我家中已换得三车了,足够了。”
众人又是一愣。
什么煤粉?怎么还能用黄泥来换?
老人家听不懂,于是大大方方:“这煤粉又是要做何?不知老妇家中方便否?我想带弟子们讨杯水喝。”
这乌泱泱有十几人,那叫春的妇人犹豫一瞬,到底还是答应了。
“只你们要先去验过符传才行。”
出行外地,又到陌生的乡里,不在驿亭处验过符传,是会容易被抓走的。
那老人家笑道:“自然。”
却听妇人又得意起来:“我家中子女力气甚大,蜂窝煤也有。你们赶得巧,如今倒还有热水喝,免得万一生了虫子,再得出病来。”
言语间显然对此十分自豪。
当然了,热水也是需要煤来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