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都写明了时间、经手人、以及赃款去向。
这不是一份捕风捉影的指控,而是一份足以让整个尚书府满门抄斩的铁证。
许绾的指尖有些发凉。
她本以为对方会给她一个脱身的法子,或是送来一句安抚的话。
却没想到,送来的,是一把能捅破天的刀。
这把刀,比她预想的任何一种武器都要锋利,也更危险。
她将纸条凑到烛台边,看着它化为灰烬,心中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又过了两日,到了探视孩子的日子。
松鹤堂里依旧暖得像春天,长公主的态度也依旧温和得让人不安。
安哥儿和宁姐儿被乳母抱在怀里,粉雕玉琢,看见许绾,都伸出了小手。
许绾的心瞬间软成了一滩水,快步上前将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抱进怀里。
许绾紧紧抱了抱孩子,在他们肉嘟嘟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她陪着孩子们玩了一会儿,眼看时辰差不多了,便起身向长公主告辞。
走到门口时,她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回过头,脸上带着几分天真的崇敬,对长公主说道:“殿下,妾身听闻兵部尚书李大人为人清廉,两袖清风,实乃我朝官员的楷模,更是王爷将来要倚重的肱股之臣呢。”
长公主正端着茶盏,闻言淡淡地嗯了一声,眼皮都未抬一下,显然没把她这句恭维放在心上。
一个后宅妇人,懂什么朝堂之事。
许绾垂下眼,恭顺地退了出去。
三天后,上京里最大的茶楼百味楼中,说书先生的惊堂木还没拍下,邻桌的几个富商便已经闲聊开来。
“哎,听说了吗?那兵部尚书李家,最近可是风头无两啊,都说要跟端王府结亲了。”
“结亲?我看悬,”另一人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可听说了,那李尚书看着清廉,府里的用度却比亲王还奢靡,他女儿头上的一支凤钗,就够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吃喝一辈子了。你说,他那点俸禄,够吗?”
“就是就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在工部当差,说前几年修河堤,拨下来的银子就跟流水似的,最后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多半……”
一言激起千层浪,类似的流言蜚语,像是长了脚,在短短一天之内,就传遍了上京的大街小巷。
起初只是坊间闲谈,可说的人多了,便有了鼻子有眼,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说亲眼见过李尚书收受巨额贿赂。
御史台立刻闻风而动,几本措辞严厉的奏折,悄无声息地递到了御案之上。
消息传回端王府时,长公主正在和李尚书的夫人商议纳征的细节。
当陆管家面色凝重地将外面的传言禀报上来时,李夫人的脸唰地一下白了,手里的茶盏都端不稳。
长公主挥退了惊慌失措的李夫人,一个人坐在堂中,脸色铁青。
她不信这些空穴来风的鬼话,李成是她亲自为儿子挑选的岳丈,家世清白,为人稳重。
这必然是政敌的恶意中伤!
可不知为何,许绾告辞时说的那句话,毫无征兆地从她脑海里跳了出来。
“听闻兵部尚书李大人为人清廉,实乃我朝官员的楷模……”
那温顺谦卑的语气,此刻听来,却像是最恶毒的讽刺,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寒意。
长公主猛地站起身,目光穿过重重院落,死死地望向许绾所在的方向。
一阵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让她浑身的血液都几乎要凝固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个被她困在后宅,连院门都出不去的家生子,怎么可能撼动一位朝廷二品大员?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